|

圖:訪問藝術家陳小奇湖南湘潭寓所兼工作室。圖:藝術家陳小奇(中后排)、藝術家聶憲先生(右、站立者)、海外藝術家李劍華(中)現場。  圖:藝術家陳小奇寫真。
 圖:訪問現場。
 圖:藝術家陳小奇湖南湘潭寓所兼工作室現場。

訪問藝術家陳小奇湖南湘潭寓所兼工作室。圖:藝術家陳小奇(中)、藝術家聶憲先生(右、)、藝術家黃曉兵(左)現場合影。  圖:藝術家陳小奇作品系列《一只更年期的貓》1、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2、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2、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2、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9、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10、120×120cm、手工紙。
 《一只更年期的貓》11、120×120cm、手工紙。
 《鄉(xiāng)村樂隊》系列5、200×50cm、手工紙。
 《鄉(xiāng)村樂隊》系列2、160×90cm、手工紙。
 《鄉(xiāng)村樂隊》系列3、160×90cm、手工紙。

《盒蘭山下》、120×60cm、手工紙。  《盒蘭山下》、120×60cm、手工紙。
 《鄉(xiāng)村樂隊》系列4、160×90cm、手工紙。

《鄉(xiāng)村樂隊》系列、200×50cm、手工紙。
 《盒蘭山下》、120×60cm、手工紙。
地球村·美術、藝術家個案研究 湘人,藝術家陳小奇水墨現象 ·李劍華(海外藝術家)
五月歸國,我和湘友一道專程造訪了陳小奇先生湘潭市的寓所兼工作室,更近地觀摩到近年中他不少力作。我與小奇先生的相遇,那是在九年前的一次回湘?zhèn)€展上。形成他現在的水墨現象,用藝術家的話歸納:一是筆墨精神,二者煙火味,三為現代意識。 以水墨繪畫形式表現人物畫、風景出新并形成氣候非易事,從形式、選材到表現方式,陳小奇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嘗試獲得成功,形成了個人鮮明的風格。 “我仰望漢唐的雄強和大氣,也喜歡宋代的儒雅。因而我希望作品的線條里既有漢唐的雄強,也有宋明的儒雅。誠然我更希望作品中的線條和運筆方式,構建更多個人的符號”。 從魏晉經隋唐、五代至宋代,選取風俗畫為內容的作品并不少見。風俗畫的形成是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或事件中醞釀產生的。陳小奇系列人物和風景畫作中,獵取的民俗鄉(xiāng)情生活為內容的組畫,以敘述的手法突顯繪本中的人和事頗具創(chuàng)新意味。 近十年中,陳小奇嘗試運用水墨作風俗題材畫、創(chuàng)作形成了四大系列。分別為《鄉(xiāng)愁》、《風景》、《失眠者》、《貓》等作品。這些作品中鮮活的人物場景和故事,多為畫家親身生活的敘事。如《鄉(xiāng)村樂隊》系列組畫,就是他從個人親歷的生活中提煉、經過反復醞釀構思,形成了作品里生動的藝術形象,也成為了系列組畫中的亮點和特色。 陳小奇二十多歲,曾在湖南老家擔任過大隊團支部書記、兼宣傳隊長,鄉(xiāng)村樂隊的隊友都是他熟悉的鄉(xiāng)鄰,對他們的性格、相貌特征、人物形象深深地印記于腦海中,成為了最佳的創(chuàng)作素材?!多l(xiāng)村樂隊》是一幅生動、幽默,獨具鄉(xiāng)村情調的風俗畫,它生動地再現了那個蹉跎的歲月,中國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它如同一部活的敘事史詩。 他認為山水畫表達了中國人的哲思和宇宙觀。畫家若做到天人合一,首先要賦予山水畫人文精神,尋找個人有別于他人的個人符合。陳小奇巧用水墨畫媒材、從生活里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采用系列組畫去表現,在畫材與繪畫方式上反復嘗試,既有傳承又具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了作品最大亮點和面貌。 石濤論畫:千筆萬筆復一筆。也就是說,一幅寫意山水,從起筆到落筆就是一次大呼吸的過程。古代水墨人物從五代開始要數石恪、宋代梁楷、明代吳偉到清代閔貞、黃慎、任伯年等人貢獻最為突出。 “漢唐雄風其實是一種氣質,我更喜歡運用直線、方型縱橫捭闔,以線的力量傳遞個人的情感。我筆下的風景,多是滄桑和苦澀的”。小奇先生坦露心跡! 日本畫銳意創(chuàng)新,尤其在畫材、技術等方面的革新與突破,在吸取古代中國宮廷畫的精髓、逐步演變拓展形成今天的氣象與盛況。傳統中國水墨人物、山水構圖講究氣韻與神似,并非刻意形體外表的肖似,強調主觀意趣,以形寫神。而對筆墨紙硯及工具極其講究,從中了解古人對畫材的重視值得我們現代藝術人深入研究。 20世紀上半葉,徐悲鴻引進西畫造型方式,為近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而蔣兆和受啟日本水墨人物巨匠丸木俊的影響,在構思創(chuàng)作巨幅人物場景畫的過程中更強調人物硬邊線的刻畫,為水墨人物畫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格局。 近年中,陳小奇的人物和風景畫作品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十年中完成了《風景》、《失眠者》、《貓》等系列作品。從表現手段、繪畫材料的探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形式上吸納了民間剪紙,運用粗獷的線條施以單純的顏色,線條粗中有細,濃淡疏密得當,既有傳統的純粹的筆墨韻味,又有率性漢唐雄風,筆法恣肆狂放,充滿視覺張力,透出湖湘風情、楚文化中的詭異和神秘。 在《貓》系列組畫用了六十件作品的篇幅,試圖以擬人化的更年期的貓的“化身”、獨特的藝術視角去探析、審視、表達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與社會及萬物生靈、大自然相互依存的互動關系,深刻揭示出社會的矛盾。作品歷時三年,采用水墨、選用甘肅民間手工紙繪制。透過特殊的紙質肌理的畫面效果,憑肉眼所能看見的肉筆產生的最直觀的視覺效果。 小奇曾做過木匠、干過泥瓦工、還進過鄉(xiāng)村樂隊,豐富的生活經歷拓展了他的創(chuàng)作視野,陳小奇表示,他敬畏德國版畫家珂勒惠支,對其藝術頗有研究,特別是畫家的社會良知,對勞動者和平民百姓的同情、憐憫和摯愛深深感染了他。 在陳小奇系列人物組畫中,畫家以東方人獨有的哲思、采用了穿插、夸張與變形的處理手法,運用散點透視法將人與景、環(huán)境與道具的色彩關系產生相互烘托,并以墨色與拙線勾勒出人物的不同神情,刻畫出生動的形態(tài),其意突出人與景、情景交融的互動關系。《失眠者》系列作品強調了在內容的深化、更注重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傳統水墨畫以墨為色,水墨可分五色,與皴擦點染相比,陳小奇的作品更重于書寫線的生命。水墨畫是一門依靠積累、涵養(yǎng)深厚的藝術。水墨山水畫的革新除了材料、形式上的突破更為關鍵。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受傳統束縛,成氣候者少之又少。如何對現代水墨畫藝術進行梳理與擴充、研究、并建構相應的理論體系實為當下面臨的一道新課題。 藝術家陳小奇于數十余年中,對水墨繪畫媒材的研究與表現語言的探索,并形成他個人鮮明的個人風格,對于這種富于創(chuàng)新意識、藝術創(chuàng)作現象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關注。
藝術家陳小奇簡歷 : 陳小奇,湖南湘鄉(xiāng),1957年生于湖南祁陽。畢業(yè)于湖南師大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南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第五任齊白石紀念館館長。 主要從事中國水墨人物畫及景畫創(chuàng)作。曾獲中國文化部、湖南群文展金獎。 2013年受中國對外友協派遣,代表中國藝術家赴南美洲厄多爾等國進藝術采風和學術交流,并參與展覽。 2016年應邀代表中國畫家參加第五屆中美文化藝術節(jié),在美國洛杉磯長灘州大學舉辦個畫展,并主講《我以水墨的方式證明我的存在》的學術講座。被聘為長灘州大學孔學院客座教授。 2018年3月赴西班牙參加“從齊白石故鄉(xiāng)吹來的風·中國湘潭書畫作品展”,參與央視紀錄片《齊白石對話畢加索》專題片錄制,作為唯一的、一位中方藝術家與西班牙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喬治蘭多一起創(chuàng)作油畫、并進行了一場關于東西方繪畫藝術的探討。 2018年第五屆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上,應主辦方之邀,與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先生、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先生、西班牙喬治拉多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瓦內莎女士共同詮釋白石藝術及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并接受央視訪談。 1992年,《晨霜》入展全國首屆花鳥畫大展,1994年,《苗家銅鼓》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5年,《夢園》入選第三屆全國工筆畫展; 1998年,《晨霧》獲全國詩書畫大賽美術類一等獎; 1998年,《陽光地帶》入選第四屆全國工筆畫展; 1998年,《河之源》獲金彩獎,牡丹杯新人獎; 2001年,《我們在季風中遷徙》獲臺灣第一屆中國工筆畫大展“精英獎”; 2002年,《向日葵》獲第五屆全國工筆畫展優(yōu)秀獎; 2003年,《一蓑秋雨洗征塵》入選全國花鳥畫藝術大展暨國際藝術雙年展; 2004年,《天狗吃月》獲全國中青年國畫提名展優(yōu)秀獎及 “齊白石藝術新人獎”; 2004年,《閑暇日子輕松過》獲第十屆全國美展湖南展區(qū)銅獎; 2005年,《三月三》獲“太湖情”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yōu)秀獎(未設金、銀、銅獎); 2006年,《長空鳴雁圖》獲“水張家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優(yōu)秀獎”(未設金、銀、銅獎); 2006年,《打傘不如云遮日》入選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6年,《太陽和他的影子》獲全國第六屆“群星獎”湖南展區(qū)暨湖南省第二屆藝術節(jié)金獎 、2007年,《黃河古岸》獲首屆“齊白石獎”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 2008年,《站如松坐如鐘行走一路風》入選奧林匹克美術大展; 2009年,《水墨物四幅》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高等藝術院校優(yōu)秀寫生作品展(上海); 2011年,《湘江古岸》入選第三屆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jié)《當代名家邀請展》; 2012年,十幅作品參加“上海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青澀時光》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水丹青—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專輯》; 《凝固的云》入展全國詩書畫大展并獲銅獎; 《我們在季風中遷穢》、《紅靠椅》、《中秋月》、《霜降》等四幅工筆花鳥畫分別入選第一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中國花鳥畫展;《牧歌》、《紅辣椒》、《水湄的月亮》、《嗩吶聲聲》分別入選全國中國畫單項展,其中三幅獲優(yōu)秀獎(未設金、銀、銅獎); 2017年,《鄉(xiāng)村樂隊》六條屏入選全國中國畫學會的年度學術邀請展。 2009年,在北航美術館舉辦“水墨縱橫陳小奇?zhèn)€人畫展”; 2012年,在廣州南方報業(yè)集團舉辦陳小奇?zhèn)€展; 2005年,在珠海誠豐美術館舉辦陳小奇?zhèn)€展; 2013年,在廣州南方文交所舉辦“水墨縱橫·帶我們回故鄉(xiāng)一陳小奇畫展”; 2014年,參加國家對外友好協會舉辦的“印象·厄瓜多爾— 湖南藝術家赴厄瓜多爾文化交流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參加浦江第八屆中國書畫節(jié),在浦江博物館舉辦了三人書畫作品展; 2016年,在美國“第五屆美國中國文化周”舉辦個人畫展; 2016年,在齊白石紀念館舉辦陳小奇水墨畫展; 2018年,在西班牙、希臘組織和參與“從齊白石故鄉(xiāng)吹來的風·中國湘潭書畫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