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這次我蠻想聊一個不起眼,但影響深遠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俗稱“填坑力”。 實話說,職場處處都是坑,一個人的填坑力簡直決定“職場生死”。 身為苦逼職場人,你有沒有一些心煩意亂,頭皮發(fā)麻的時刻? 最近老A總找我吐苦水,由于公司部門調(diào)動,他升職了。但是——這份工作卻不少坑。比如老A接手后,業(yè)績總不能達標,跟同事經(jīng)常因為業(yè)務吵架。 這一堆煩心事把他搞得頭皮發(fā)麻。 最后他請教了許多管理界的前輩高人,才把解決團隊問題的思路梳理出來。 你也許會覺得解決問題很簡單,但99%的人都不會解決問題。因為他們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解決了一個問題,但相似的問題又冒了出來。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職場人非常識用的問題解決法:《根因分析——5why法則》。 它由豐田公司的【大野耐一】首創(chuàng),目的是通過不斷問問題,來找到問題本質(zhì)。這個方法神奇在哪?先看一個小故事。 No.1 什么是根因分析法 在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有人問大野:“豐田公司的汽車質(zhì)量怎么會這么好?” 大野耐一神秘一笑,開始吹起自己公司的牛逼(個人感覺是真的很牛逼)。 大野一直要求他們公司的員工,思考問題一定要想透。比如他舉了個公司管理例子。在一次質(zhì)量事故之中,他問了汽修工人5個問題: 第1??個: 大野BOSS:為什么機器停了? 工人叔叔: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第2??個: 大野BOSS:為什么機器會超載? 工人叔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第3??個: 大野BOSS: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足? 工人叔叔:因為潤滑幫浦失靈了。 第4??個: 大野BOSS:為什么潤滑幫浦會失靈? 工人叔叔: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第5??個: 大野BOSS:為什么潤滑幫浦的輪軸會耗損? 工人叔叔:因為雜質(zhì)跑到里面去了。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大野Boss問的問題都很關鍵?如果員工只是換根保險絲,不深究,也許能暫時解決問題,但卻會有無數(shù)保險絲接著斷裂。 這就是“歸因分析——5WHY法則”,又稱“5問法”,以打破砂鍋問到底方式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的,然后從根源或者流程上去預防它。 No.2 根因分析法怎么用? 一般而言,問題的解決要經(jīng)歷過一下三個層面:
5why就要把這三個層面的問題都問透,直到這個問題不再出現(xiàn)。 5why雖然叫5why,但是問題可以不限于5個,你可以問3個或10個以上,只要能把以上三個層面的問題都探尋出來,就能順藤摸瓜,抓住問題本質(zhì)。 而這三個層面具體怎么問: 1)發(fā)現(xiàn)問題,界定和評估問題 1??:初步問自己一些問題信息。你會開始意識到一個大的、復雜、模糊的問題。你掌握是一些簡略的信息,但是不詳細。 比如問:對于這個問題,我知道什么? 2??:厘清問題,得到更清楚的理解。 比如問:這個事情應該是怎樣的,它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偏差? 3??:將問題分解為小的、獨立的元素一個個分析。 比如問:關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其他信息,子問題? 4??:收集問題的關鍵原因&信息。 比如問:我應該找誰獲取這些信息,誰可能掌握關鍵信息? 5??:給問題定性,找到現(xiàn)在問題的主要傾向。 比如問:誰?什么時間?多少頻次?多大量? 二、分析原因(為什么發(fā)生) 1??:找到問題形成的原因。 如果原因顯而易見,驗證一次。如果原因是不可見的,一個個排查潛在原因,并核實。 比如問:這個問題為什么發(fā)生?沒有直接原因,這個事情潛在原因是什么?怎么核實? 2??:使用“5why”法則再次建立一個鏈條,驗證這是不是根本原因。 1why:處理顯而易見的這個原因,能防止問題再發(fā)生嗎? 2why:如果不能,我能發(fā)現(xiàn)下一級原因嗎?哪個是潛在的下一級原因呢?如何核實和確認呢? 3why:處理這一級原因能預防在發(fā)生嗎?如果不能,繼續(xù)問“為什么”,直到在可防止問題再發(fā)生處停止。 4why:這個原因能通過一次次關系鏈,跟最初的問題對應起來嗎? 5why:為什么我們的系統(tǒng)允許問題發(fā)生?找到流程和管理上的問題 三、解決和預防措施(什么辦法能夠阻止問題再次發(fā)生) 1??:處理問題,直到這個問題會被永久解決。在用5why分析法問一次自己: 1wahy:短期措施能用到最終措施的使用嗎? 2why:最終措施能永久解決問題嗎? 3why:如何跟蹤并核實結果。 N個why ......... No.3 使用“5why”的注意要點 1??:盡量找出所有原因,在羅列完原因之前,先不考慮要怎么解決。 因為有很多原因是不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因為孩子做不完作業(yè)的愿意可能是拖延,但更深處的原因可能是父母關系不和,要具象化描述出來。 2??:跟問題相關的成員都要參與分析問題,杜絕個人猜測。多方考量! 3??:在捋順問題之前,不要單一將責任歸到環(huán)境或者具體人員上。因為考慮外部環(huán)境,會讓問題無法解決。 所以問題要限定在內(nèi)部,比如今年的市場環(huán)境不好,在這個既定背景下,我們內(nèi)部應該如何調(diào)整。 至于具體人員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系統(tǒng)原因而導致的個人出錯。我們需要全面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