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上癮是指人無法抵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短期內(nèi)可解決深刻心理需求的行為,長期而言卻會造成嚴重傷害。 誘人上癮的因素是環(huán)境,遠離上癮行為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遠離那個環(huán)境。 我們要分清成癮和愛好的區(qū)別,成癮和喜好的區(qū)別在于,成癮不是喜歡,而是渴望。不要把成癮當成愛好來欺騙自己。 遠離行為上癮的科學方法: (1)自然的交流活動 (2)跟孩子面對面地溝通 (3)要限定屏幕使用時間 第一,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把自己在屏幕世界里看到的東西與自己在現(xiàn)實世界的體驗聯(lián)系起來。 第二,積極參與比被動觀看要好。 第三,用在屏幕前的時間應始終關注應用軟件的內(nèi)容,而非技術本身。 (4)預防和動機性面談 是當我們和“癮君子”溝通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評判對方的行為是否恰當,這樣會導致他們的排斥心理。我們要循序漸進地讓他們思考自己這些行為的目的是什么,會給自己帶來什么益處和害處,為他們營造一種主人翁氛圍。動機性面談解釋了動機,讓人主動做出改變。 行為上癮習慣如何改變呢? (1)不要總是動用自己的意志力 動不動就動用意志力的人,一定先失敗。當我們用抵觸的態(tài)度,去對待成癮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它會有助于成癮。但是如果不把它視作洪水猛獸,用開放的態(tài)度,那么就要簡單得多。同時,與中途動用意志力抵抗一件事的人相比,一開始避免誘惑的人往往表現(xiàn)得更好。 (2)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3)改變語言方式 “不要”、“不能”、“不可以”這些詞匯都會造成我們的排斥心理。改變語言方式,盡量用一些具有掌控感和主人翁感覺的詞匯,有助于改善我們的上癮行為,比如“我能”、“我可以”等。 (4)改變環(huán)境 (5)借助負面反饋 負面反饋是一種心理學的矯正方式,也是一種“厭惡療法”,就是把你想要改變的行為與令人不快或厭惡的感覺搭配起來。比如你可以跟朋友承諾,如果被朋友看到你玩游戲,你就給某個機構捐錢,你可以找一個最不喜歡的機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