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嚴(yán)格的意義上來說,北京是一座移民的城市,在這座城里生活的人中,真正意義上的本地人應(yīng)該不多,而從祖國四面八方通過各種途徑舉家遷入北京的外地人不在少數(shù)。所以,他們對膳食的喜好各有不同,差異明顯。 但在我小的時候,在北京城里,小吃基本上是回民餐館的天下,而正餐則是京味菜的一統(tǒng)天下。而那所謂的京味菜,其實就是魯菜,其他菜系的飯館,不能說沒有,但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在我小的時候,除了機關(guān)食堂大師傅們喜歡做的那些飯菜之外,基本上沒有吃過什么其他菜系的飯菜,就連京味菜也很少有機會吃到,因此,對于那些個現(xiàn)今流行的飯菜,當(dāng)年我聽都沒有聽到過,更別說吃到嘴里親自品嘗了。 除了京味菜,我最先品嘗到的應(yīng)該是粵菜,那是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動物園交通站后身的廣州餐廳吃飯的歷史,但那次因為年齡小,加上又是在國家的三年困難時期,所以除了吃到了小花卷之外,我真記不清究竟還吃了些其他別的什么菜。 參加工作后,有一次同組的師傅晉級,長了一級工資。按照當(dāng)年工廠中的潛規(guī)則,拿出30元請全組的工友們吃飯,因為那30元不夠全組20多人到館子里聚餐的,因此,全組每個人還集資了2元錢,于是拿著那60-70元錢到廣州餐廳去大吃了一頓。 記得我們分坐在兩張桌子上,點了不少的菜,但好像在那些所點到的菜品中,沒有一個是純正的粵菜,無非是些廣東餐廳大大師傅們做出來的京味菜。所以,那時候我還真的不記得吃過哪些其他菜系的“名菜”,包括諸如“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這類的最普通的川菜都沒有吃過。在食堂里大師傅們最喜歡做的所謂的川菜,諸如:“麻婆豆腐”、“回鍋肉”、“擔(dān)擔(dān)面”之類的,從嚴(yán)格的意義上來說,除了頂了個川菜的名字,而味道基本上與那正宗的川菜沒有一毛錢的關(guān)系。 真正的吃到正宗的其他菜系的飯菜還是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調(diào)到機關(guān)工作的事情。因為那時候出差的機會多,全國各地到處跑,所以才真正的領(lǐng)略到了什么是百家的口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