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女,46歲,干部。自訴三四年來常手心汗出,近兩年來,癥狀加重,嚴(yán)重時可見手心部汗出如滲水,片刻手心部可見汗水一汪,故常以手絹握于手中。 初時患者不以為意,后求治于西醫(yī),醫(yī) 不以為病,故延至今。 患者除手汗之外,常伴有胃中嘈雜,口渴欲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發(fā)黃,心煩失眠,痔瘡便血等癥狀。 舌脈:舌紅少津,苔微黃,脈滑而微數(shù)。 分析:陽加于陰謂之汗,患者手汗出,故疑其陽熱過盛?!秱摗吩唬骸瓣柮髦疄椴?,胃家實(shí)也?!?/p> 患者之脈證,當(dāng)合于陽明腑實(shí)證,《傷寒論》又云:“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 若尊仲景之法,當(dāng)以大承氣湯大下之,但患者并無腹?jié)M硬痛,且燥屎亦不甚,又因其汗出日久,恐有津傷之虞,故不可大下,而以小承氣湯輕下熱結(jié),佐以麥冬、生地黃以滋陰生津。 處方:【小承氣湯加味】。 炙大黃(后下)20克,生地黃20克,厚樸15克,麥冬15克,枳實(shí)10克,甘草5克。 每日1劑,水煎服。 服藥3日后,大便每日2次,略稀,手汗減輕,余癥皆消。 前方增減: 炙大黃(后下)10克,生地黃20克,厚樸5克,麥冬15克,枳實(shí)10克,甘草5克,郁李仁10克,浮小麥10克。 加郁李仁、浮小麥意在清腸胃余熱并兼以潤腸、斂營止汗。 服7劑后手汗止,1個多月未復(fù)發(f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