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客松”下面搭了鋼架支撐,從下面沿著階梯即到文殊洞又名羅漢洞。 
穿過文殊洞一下象來到另外的一個清靜世界,喧囂被關(guān)在了后面——嘈雜的旅游團是不走這邊的,山道上又剩下我。偶爾有從對面過來的驢友。從人山人海里出來,一下這么清靜!對比真太明顯,讓人精神一爽!
迎客松到天都峰這一段也是黃山的精華路段,走走經(jīng)過蓬萊三島觀景臺。這個景點挺有趣——比較小巧,象個大型盆景!三座參差不齊的小石峰相擁而立。峰巔似劍,峰上奇松挺拔,形態(tài)各異。因海拔已近1600米,山間時常云霧繚繞,幻若蓬萊,因此得名。 
再下行幾十個臺階又是個狹縫,只容一人通過,對面有人上來,我們就讓在旁邊
等待,聽他們在說“一線天”,就疑問“一線天”不是在鰲魚峰那里嗎?不過看這里:兩壁夾成狹長石巷,寬處不過2米,窄處僅半米,中間盤道有80多級,只能容一人通過。人行其中,仰望長空,藍(lán)天僅存一線。叫“一線天”是相當(dāng)?shù)拇_切!等我們通過了這里回頭看時,石壁上有銘牌,果然是“一線天”。這才知道黃山有兩處“一線天”! 
渡仙橋為一單孔石橋,長4米、寬2米,架設(shè)在兩石之間,傳說是神仙為救藥農(nóng)點化而成,此地?zé)o橋時原無路。

橋北懸崖上刻有“渡仙橋”三字,為清乾隆年間臨河程徽梁所書。

小心坡坡長數(shù)十米,左臨深澗,右依懸崖,古為黃山奇險之處,今道路鑿寬,安有鐵鏈,已是有驚無險。

走過中間是石板巨石,分開走兩邊的一處山體,是臥龍澗。此處并無水,不知為何稱“澗”?

臥龍澗下,有一塊直徑達(dá)4米的圓形平面巨石,就像古人用來跪坐的蒲團。稱蒲團石。在蒲團石上坐下休息一會,看看近在咫尺的天都峰。

從天都峰腳到峰頂?shù)呐郎蕉笍?,既高又險,有的地段,幾乎成垂直角度,人稱“天梯”。全程l.5公里,石級1664級,高差310米。若自“一線天”處眺望,嵌在懸?guī)r峭壁上的登峰石級,仿佛一幅云梯自高空垂直而立,令人悚然生畏。因石級太陡,沿途裝有石柱鐵索維護。游人拾級而上,雖步履艱難,如同登天,但只要步步小心,就會安全到達(dá)峰頂。沒有多少人在爬,看看這坡度、這長度,心底就有絲絲涼意:其它名山聽說見過的上山路,和這里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

戒碑。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八日中午,游人王某登天都峰,扔煙蒂于崖下,燃著枯草,釀成大火,周圍千余軍民,奮力撲救達(dá)十四小時。山火無情,四千余株黃山松、四百余畝杜鵑等名貴花木毀于一旦。肇事者雖被繩之以法,但雄偉壯麗的天都峰卻留下了難以補救的傷痕,為廣大中外游人所痛惜。前轍后鑒,特立此碑,凡登山者必須引以為戒。
安徽省黃山管理局一九八六年冬立  11:21分開始攀登天都峰,山道坡度足有60度以上,只有一側(cè)有繩索。依然按照主力靠腿,拽繩為輔的方針,一步一步地攀登。途中不斷有坐在石階上大喘氣的游客,前面的游客幾乎是在爬行!。
 觀止,旁有小記:“乾隆乙酉(1765年)再登天都,書二字于峰頂,今刊此兩相向焉。黃魯峰?!?/span>

沿途奇松。

幾分鐘后到達(dá)山腰一處平臺,看看山下的壩子,繼續(xù)上行,不斷看著游客(全是年輕人)一個個爬上來,大多是手腳并用爬完最后幾步,然后歪倒在路邊大喘氣。看到我,人人朝著我舉大拇指,贊嘆這老先生厲害。
 松鼠跳天都的松鼠近影。

沿途奇石。

歇歇繼續(xù)上行,高處不勝寒,卻也四野風(fēng)光旖旎。漸漸有前山下來的人,問問他們,下前山有部分山路有水,需要小心。慢慢上行,鯽魚背在即了。這是做黃山攻略時最讓我心跳不已的地方。停下系好散開的上衣扣子(鯽魚背山頂風(fēng)大任何吹起的衣衫都有危險),繼續(xù)攀登。

果奇然。

終于到達(dá)鯽魚背山崖下,鯽魚背其實是一塊巨大的巖石(長且窄高)兩側(cè)深壑萬丈,中間隆起一座扁狹的峰崗,僅容一人通過。因純石無土,在云海中如同露出水面的魚脊。人過鯽魚背皆“精奪神搖,口不得語”。 
現(xiàn)今雖已有石柱、鐵索護衛(wèi),但它仍是黃山最出名的險境。幾小段彎彎曲曲且險的山路慢慢攀巖而上,巨石頂是一段看看30-50米長的鐵索路,不到一米的路面,而且兩面都是懸崖。早就聽說這里很險,且有游客掉下山的例子(都是拍照不小心)。 
風(fēng)力陡然大了,太險了,周圍沒有一人,壓住心跳走上去,拍照的時候,手微微顫抖,不得不多拍幾張以保證照片質(zhì)量。

我雙手抓住旁邊的圍護繩索,兩眼不敢斜視,只盯著前面,一步、二步、三步……終于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走完了鯽魚背?;仡^再看那鯽魚背,都覺得不可思議,真是有驚無險呀,我竟然也走過來了,心里真有說不出的興奮。想想第一個走過鯽魚背的島云和尚,的確是擁有非同常人的膽量和勇氣的。

這個保潔員每天都要過鯽魚背!
穿過第一個石洞,回首可見洞頂有三個碩大的圓石相壘,形如一盤蟠桃,從石縫
里長出來的松樹,形同桃柄和桃葉.人們把圓石稱為“仙桃石”,把圓石壘成的 石洞稱為“仙桃洞”。 
在天都峰上,過仙桃洞,登天都峰頂,必須經(jīng)過第二座山洞,洞口外有一巧石, 如醉仙斜臥,人稱“仙人把洞門”。 
12點整登上海拔1810米的天都絕頂。峰頂即古人所稱的“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稱天都峰。黃山之美從初見時的纖纖嬌美搖身一變成了雄渾壯闊。我是直至此刻,才知道自己以前一直都誤解了。相機根本無法表達(dá)。 
可惜當(dāng)今世風(fēng)愈下,上山游客稀少,不敢請人幫我拍照,沒留下一張紀(jì)念!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天高云淡,遠(yuǎn)山逶迤在云海之中,四周怪石嶙峋,層巒疊嶂、綠煙蔥籠,不見飛鳥、不聞溪聲。

天都峰云海。

天都峰遠(yuǎn)望玉屏峰。如果沒有云霧,可以看到更遠(yuǎn)的光明頂。 
天都峰絕頂俯視鯽魚背。 
本來可以繼續(xù)往前下山,到半山寺。由于老伴還在玉屏峰等我,因此必須原路返回,再過鯽魚背,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此話對也不對,對的是心理的磨煉,上山我強迫自己不去看深淵,但這下山你能不看前方?至少有2、30級臺階,我是用屁股一級一級往下挪。小腿肚是緊繃酸痛的,左腿膝蓋有些疼,每往下一級,小腿肌肉就跳一下,難受!幸好有鐵鏈,我拉著鐵鏈,慢慢數(shù)著臺階往下,往下。下來后我仰望刀刃式的鯽魚背,風(fēng)光無限好,只是有危險,鯽魚背、天都峰,我征服了你,心底油然自豪無限。遙看險峻的天都峰,自問: “我真是到過那里嗎?”。此情此景,倒真有點契合了那“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的絕句精義了?!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景在此刻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隨之,心境也變得平和、淡定,有種作為普通人“窮則獨善其身”的隨意、恬適。七十度的爬山道,一步寬的峰頂懸崖路,險峻得讓人心寒,而此刻,我所能感受不是征服山,而是在征服自己,山其間,不只是有風(fēng)景,更深含著人生的意義…… 12:40,歷時近兩小時返回玉屏峰。掌珠在那兒悠閑地欣賞游客和風(fēng)景??匆娢液?,關(guān)切地問我怎么樣。我自豪地回答:“酷斃啦!”。 最后,溫馨提示: 黃山游覽圖 
一、黃山有無數(shù)奇峰,有名可指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其中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是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 米以上,還有十六泉、二十四溪、五“?!?、二湖以及巖洞、潭、瀑等勝景。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號稱黃山“四絕”。因此黃山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秀逸、峨眉之磅礴,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正所謂“天下名景集黃山”。 我覺得能與之抗衡的只有三清山,但三清山的棧道大大降低了游覽的難度,老少皆宜,使美景不是勇者的專利。 二、游覽時間三天為宜。 推薦游覽路線: D1:宏村、翡翠谷。 D2: 乘車至云谷寺,乘索道-----白鵝嶺---黑虎松---始信峰---北海 --團結(jié)松---西海----排云亭----下西海大峽谷--步仙橋---白云景區(qū)----天海---光明頂,在光明頂住宿(西海住宿費用低些); D3: 光明頂(住西海去丹霞峰)觀日出---(光明頂)--天海--鰲魚峰一線天----百步云梯---蓮花峰腳---玉屏樓從迎客松處步行下山(年紀(jì)大的和體力不好的,可以返回到玉屏索道站乘索道下山)---蓬萊三島---天都峰---半山寺---立馬橋---慈光閣 經(jīng)驗證明:這條路線最省力(下行路程多,上行路程少),省時,且體力分配均勻。 西海大峽谷、天都峰不可不去!由于蓮花峰和天都峰是五年輪流開放,因此天都峰封山時,蓮花峰是一定要上的。否則,失去了上黃山的意義! 三、游覽前要作好充分心理準(zhǔn)備,黃山無論在什么天氣條件下,無論在什么季節(jié),都能以她獨特的風(fēng)景奉獻(xiàn)給你。有得必有失,你不可能一次就能欣賞到黃山的全部精華,所以人們樂不知疲的數(shù)次上黃山。 劉海粟(1896-1994)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八八年,十上黃山。時光逾越半個多世紀(jì),創(chuàng)作各類作品四百多幅。從師法黃山到縱情寫意、變法創(chuàng)新,不斷升華,直至進入“師友黃山”的藝術(shù)境界,真可謂對黃山“情有獨鐘”。 “昔日黃山是我?guī)?今日我是黃山友”,這是劉海粟大師在黃山發(fā)出的肺腑之言。他以九十三歲高齡十上黃山的一首七絕里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澳攴骄湃螄L老,劫歷三千亦自豪,賈勇絕頂今十上,黃山白發(fā)看爭高”。我今年66歲了,上過兩次黃山,只要體力允許,我一定要三上黃山(冬天觀雪景),四上黃山(春天觀杜鵑),甚至五上黃山(秋天觀紅葉)。 四、注意事項 隨身必備物品:防曬霜、保暖衣物1-2件、相機(2塊電板)、手機(2塊電板)、手電筒、小刀,紙巾,一次性杯子 在黃山腳下購買物品:一次性雨衣、手套(爬天都峰需要手腳并用)、拐杖、巧克力、牛肉干、面包、水。備一些基本藥品:創(chuàng)可貼,感冒藥,腸胃藥,正紅花油 衣:夏季登黃山一般穿短袖就可以,如果選擇在山頂過夜,建議準(zhǔn)備長袖外套或T恤一件,因為山上晝夜溫差較大,早上看日出容易感冒。(山頂賓館一般都有大衣出租,也可以選擇租一件);秋天加薄毛衣就行。 爬山食物以經(jīng)濟和能添飽肚子為出發(fā)點,在山上過夜可以買方便面、午餐肉、熟食品等,方便面建議買一個碗面,其他就買袋裝的,山頂賓館可以提供開水,碗面吃過后可以當(dāng)碗使用,環(huán)保而且節(jié)省空間。 爬山水很重要,一般每人3-4瓶500ML的礦泉水是一天的正常標(biāo)準(zhǔn),當(dāng)天上下的除非是坐纜車,一般水都很緊張,山頂物價很高,不建議在山頂購買。如果是在山頂住宿,賓館提供開水,你可以留的瓶子裝滿,所以相對來說可以少帶一點。 六、費用清單(從屯溪開始到離開湯口) 住屯溪:70元/雙人間 屯溪-宏村:30元/人 宏村門票:80元/人 宏村-湯口:20元/人 翡翠谷包車:20元 翡翠谷門票:50元/人 湯口住宿:70元/雙人間 黃山門票:230元/人 上山、下山車:共15元/人/次 纜車:80元/人/次 山頂住宿:120元/人 兩人花費:計1380元,加吃喝1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