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要對癥而治!附7個小藥方 中醫(yī)學對功能性便秘的治療采用辨證論治,便秘的病位在大腸,同時與脾、胃、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有關,病理性質有虛、實、寒、熱四個方面。所以治療上,先分清虛實,再辨寒熱。實秘分熱秘和氣秘兩型,熱秘者清熱潤腸;氣秘者順氣導滯。虛秘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型,氣虛便秘者益氣潤腸;血虛便秘者養(yǎng)血潤燥;陰虛便秘者滋陰潤腸;陽虛便秘者溫陽通便。 1、熱積: 主癥:(1)大便干結;(2)腹脹或腹痛。 次癥:(1)口干;(2)口臭;(3)面赤;(4)小便短赤。 舌脈:舌紅苔黃,脈滑。 麻仁丸:火麻仁30克,杏仁15克,大黃5克,厚樸10克。水煎溫服即可。 2、寒積: 主癥: (1)大便艱澀; (2)腹中拘急冷痛,得溫痛減。 次癥: (1)口淡不渴; (2)四肢不溫。 舌脈: 舌質淡暗、苔白膩,脈弦緊。 溫脾湯:人參10克,干姜10克,芒硝15克后下,當歸10克。水煎溫服即可。 3、氣滯: 主癥:(1)排便不爽;(2)腹脹。 次癥: (1)腸鳴; (2)胸脅滿悶; (3)呃逆或矢氣頻。 舌脈: 舌暗紅、苔薄,脈弦。 六磨湯:檳榔15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后下,烏藥10克,大黃5克。水煎溫服即可。 4、氣虛: 主癥:(1)排便無力;(2)腹中隱隱作痛,喜揉喜按。 次癥: (1)乏力懶言; (2)食欲不振。 舌脈: 舌淡紅、體胖大、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弱。 黃芪湯:黃芪30克,陳皮10克,麻子仁30克。水煎,加白蜜,溫服即可。 5、血虛: 主癥:(1)大便干結;(2)排便困難;(3)面色少華。 次癥: (1)頭暈; (2)心悸; (3)口唇色淡。 舌脈: 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潤腸丸:桃仁15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枳殼10克。水煎溫服即可。 6、陰虛: 主癥:(1)大便干結如羊矢;(2)口干欲飲。 次癥: (1)手足心熱; (2)形體消瘦; (3)心煩少眠。 舌脈: 舌質紅、有裂紋、苔少,脈細。 增液湯:生地15克,玄參15克,麥冬30克。水煎溫服即可。 7、陽虛: 主癥:(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2)畏寒肢冷。 次癥: (1)面色白; (2)腰膝酸冷; (3)小便清長。 舌脈: 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 濟川煎:肉蓯蓉30克,當歸10克,牛膝10克,升麻10克。水煎溫服即可。 #夏季養(yǎng)生正當時##你好,夏天##清風計劃##中醫(yī)##便秘# ![]() |
|
|
來自: 卓尼中醫(yī)院華華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