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個新聞,說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不愛學習,只愛做菜,連空余時間都花在菜肴制作上,導致學習成績極差,數(shù)學考了一分。 孩子的父母都是文化低的人,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所以,小男孩的做法叫父母非常的恐慌與痛心,想方設法去改變,督促孩子上學念書。但是最后都是徒勞無功。 小男孩的爸爸已經(jīng)看開了,覺得孩子這樣不調(diào)皮搗蛋,有一門藝術也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媽媽卻沒放下。她仍舊奔波地尋求心理醫(yī)生幫助,希望能掰正孩子的心理。可惜,連醫(yī)生都要她接受孩子的潛能。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讀書的天賦。更何況小男孩智力中等,又沒心思念書,不如放手,不要強迫他。最好是想辦法如何更好地開發(fā)小男孩這個獨特的潛能。 畢竟有做菜的天賦與心思在,何愁培養(yǎng)不了一個天才廚藝大家? 那不是很好的出路? 畢竟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即便大學畢業(yè)了,也是要拼搏的,其中苦樂,也是難以描述。而且,許多年輕人的不得已,又何嘗不是在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有朋友在畫畫上的天賦比在文科學科高,可是因為他父親以畫家難以成名掙錢為由,阻止他上美術班。后來只能選了文科。如今出來社會,成就不大,還要花心思繼續(xù)學美術,生活雖然充實,卻是讓他更加的累。這到底又是誰的錯? 如果他年少時找到自己擅長、喜歡的領域,或者在他出來社會后,做事掙錢都會事半功倍,而不是如今這個艱難的局面。 所以,這個小男孩該怎么做?他的父母又該怎么做? 天賦很難得,能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了天賦,更是幸運之子。所以,小男孩以赤誠之心去做他喜歡的事,不能說是錯的。 那么父母為了孩子好沒錯,但是勸導孩子的方法、心思不對,看得也不遠。 因為小男孩才十二歲,如果只是擔心孩子缺少知識文化,不如“誘導”他去報考職業(yè)大學。比如跟他說,他這些還是家常小菜,知道什么是八大菜系嗎?知道什么是滿漢全席嗎?知道它們的由來與制作手藝嗎?要想知道這些,不認得字,不學歷史,怎么知道?人家許多像他這樣年紀的孩子都去拜師學藝了呢?即便不是拜師,也去更加正規(guī)的學校學習了…… 這樣一說,絕對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以及他的好勝心。然后就能引導他有學下去的心思與信心,即便那些知識與文字都是關于美食烹飪的,也絕對是大受裨益,不必擔心他長大后碌碌無為。 如此,總比逼迫智力中等的他使勁九牛二虎之力,混個不入流的文憑好。廚藝大成之時,他已經(jīng)比許多年輕人走到前面去了。 所以,孩子擇業(yè),要考慮他優(yōu)缺點,不能僅憑父母的看法就給他定奪,否則可能會讓孩子失去更好的發(fā)展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