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喻于義[1],小人喻于利?!?/font> ——《里仁第四》 【簡 注】 [1]喻:懂得、明白。 【意 譯】 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理,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理 釋】 大義,常被視作形而上的精神范疇,可聞聽而不可觸摸。觸摸不得,小人便以為無用,便以為利益最現(xiàn)實。 義之所以為大,在于上通天道,下通人情,深可以悟會真理,淺可以廣結(jié)善緣。大義玄妙,不因虛無難測,而因真實可感??筛性谔?,凜然之大義,必定感天泣地,而后助他圓滿功成。可感在地,地上萬物與人事,均將為大義肅目、凝神、用心,而后處處予以福報??筛性诘?,道以宇宙的特性均衡,必視大義之人的境界,給他安排返本歸真的道路。 大義的結(jié)果,才真正現(xiàn)實,不僅彪炳史冊,而且可使生命升華到永存不滅的時空。小人不幸,即因他為私為我的小心,封閉了他特殊的眼睛與觸覺,感知不到大義與物質(zhì)對比的關(guān)系。君子并非為了高尚而高尚,唯因他明白天道,所以大義在心,從善去惡。 【例 述】 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帶著副手張勝等人出使西域。孰知到匈奴之后,蘇武被單于扣住,不讓他回去。在他沒到匈奴之前,漢朝有個使者衛(wèi)律投降匈奴,被封為王。單于叫衛(wèi)律來勸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我棄漢投北,幸蒙單于大恩,賜我王號,屬眾數(shù)萬,馬匹牲畜漫山遍野!如果你今天投降,明天也會富貴如此?!?/font> 蘇武說:“衛(wèi)律,你做了漢朝的臣下,忘恩負(fù)義地背叛朝廷,厚顏無恥地投降敵人,我為什么要跟你見面呢?我決不聽從你的勸告,要殺要剮都由你!”單于又使李陵勸降,仍被蘇武拒絕。蘇武歷經(jīng)重重磨難,終回大漢之時,已是十九年之后。 道義在塵世,有不同的內(nèi)涵與取向,但萬變不離其中,忠于家國、堅守節(jié)操、不為利誘、不受威逼等等,則是人神共仰的精神。生命在天,選擇了什么就堅持什么,決不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所以塵世之人,倘若僅為保全性命、追求富貴,動輒叛主、棄友、背義之類,必為天理所不容,也為世人所不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