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用筆 
楷書緩筆,草書留筆,隸書澀筆,篆書暢筆,行書戰(zhàn)筆;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任筆信筆乃書之大忌。 精研八法,方得始終 我赴上海參觀'洪丕謨書畫展',當時有緣遇見《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趙寒成先生,一見如故,趙先生說:'諸 葛,晚上,我請你吃龍蝦,喝啤酒,住我家里,通霄聊天',我遵從趙先生的安排,他在家里展出許多名家字 畫,我們一起賞評,趙先生擅于書畫鑒定,又善于書畫理論,有見解,樂于講真話,我也很直率,彼此聊至 通 宵,意猶未盡,趙先生很注重傳統(tǒng)筆墨功夫,他和我說:'不懂八法,沒有法度,涂鴉之作不堪入目,不能評 鑒',言之極是。 口'永'字含八法,點要崩,崩是頓力;橫要緊,緊是收力;豎要縮,縮是挫力;撇要舒,舒是提力;捺要凝,凝是重力; 轉(zhuǎn),折要圓,圓是通力;提,鉤要速,速是勁力。 書學者八法不通,臨池百年也枉然。知我者是知音,信我者聽我真言,真言逆耳利于行;不知我者在嘲笑我,一笑了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能得高人'點悟'是幸運,大智者才有'頓悟',庸者碌之,書者泯之,畫者 符之,智者鮮之,成者寥之。 聞道是為了用道,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孔子言:'有德者必有言';余自嘆:'知而不言,亦是惡'。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學書我只精探八法,八法作萬字 。 眾生習書法,往往是對著字帖抄寫三遍,算是日課,這叫抄字,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寫上—百年,又稱為浪費生命;學書如掘井,深挖見水,要下功夫,要有深度。 王羲之'十五載始工`永`字',這就功夫;《易經(jīng)》語:—畫開天,我一畫(橫)寫了三年,感覺碗下生風,筆鋒如刀鋒,用筆切入紙內(nèi),力透紙背,如 錐畫沙,不下苦功,哪來功夫? 綿里藏針是真力 不論是大筆和小筆,執(zhí)筆的力量就是寫字的力氣,多余的力氣是蠻力,大力無敵在紙上不可能有力。 作書如老衲搖扇,綿里藏針是真力 。 綿里藏針是真力,不論是大筆和小筆,執(zhí)筆的力量就是寫字的力氣,多余的力氣是蠻力,吃奶的力氣是傻力,大力無敵之力用在紙上死力 作書如老衲搖扇,綿里藏針是真力,是活力 。 我沒有遇上對手  書法初成是:清秀、清健、清雅、清腴。
書法中成是:清厚、清雄、清古、清渾。 書法大成是:清潤、蒼潤、清韻、清逸。 王羲之得清秀;啟功得清??;蘇軾得清腴;顏真卿得清雄;吳昌碩得清渾;何紹基得清古;沙孟海得蒼雄;洪丕謨得清雅;諸葛橋生得沉雄;《石門銘》得蒼潤;《瘞鶴銘》清逸。 秀——健——雄——蒼——潤——韻——逸,此乃書法七乘境界,清秀是初成,清雄為中乘,清逸為書法最高境界。 何為雄渾?清代楊廷芝言:“大力無敵為雄,元氣未分為渾”,歷來有幾人得“雄?”又有幾人得“渾?” 先聽,大師們怎么說?沙孟海言:“抗志希古,趕上老一輩,勝過老一輩,還要與古代名家爭先后”;林散之言:“現(xiàn)在社會上風云變動不定,一切不與人爭,只與古人爭一地位,這是個目的”;黃賓虹言:“名家可百年,大家不世出”;以上三位大師是站在藝術之巔的感言:沙老與古代名家爭先后;林散之只與古人爭一地位;黃賓虹大家不世出。 再聽聽我說:“榜書至難,古今所忌,人避我擅,一定與古圣先賢論高低。 ————諸葛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