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詞有兩派:一是婉約派,一是豪放派。婉約派統(tǒng)治著整個北宋詞壇,以晏殊、歐陽修、晏幾道、柳永、秦觀等為代表。他們描寫的主要是花間樽前、詩酒流連、離情別緒、男女戀情,題材比較狹窄,但往往能以婉轉的語調凄清的景色、感傷的情調、蘊藉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一種柔美的意境。李清照繼承、發(fā)展了這種特色,并達到了高峰,以后的婉約派詞人也沒有一個超過她。這就難怪清初文壇領袖王士藏說“婉約以易安為宗”了。 “易安居士”就是山東歷城(今濟南)人李清照(1084—約1151)的號。她可以說是我國文學史上聲譽最高的女作家。父親李格非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兼散文作家,母親王氏也善于寫文章。在家庭影響之下,李清照很早就有詩名。她在十八歲時與金石學家趙明誠結婚。李清照與他志同道合,節(jié)衣縮食,幫助他從事研究和收藏。為此,她作為一個太守夫人時,給自已立下了這樣的規(guī)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明珠翡翠等裝飾品。一次,她在街市上看到珍貴的史料,便立即脫掉身上的衣服,典質購買。她四十六歲那年,趙明誠病死,此后,她一直飄泊在杭州、越州(今紹興)、臺州、金華一帶,過著難民的生活,最后在凄涼愁苦中死去 李清照的詞作前后期有顯著不同。前期大都反映封建時代上層婦女的生活情態(tài),比較嫵媚風流,其中也有寫夫婦間的離愁悲哀,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都是名篇。到了后期,國家的多難、身世的凄涼,深刻地影響了她的創(chuàng)作思想,風格突變。如“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這種愁苦之詞所反映的不僅是個人的感情,同時也是南渡人士辭鄉(xiāng)別土、國破家亡的共同哀愁,因而盡管有時顯得情調過于低沉,但還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是語言清麗流暢,善用白描手法來勾勒鮮明、生動的形象,如“三杯兩盞淡酒,怎敢他、晚來風急”,“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等,都很成功。另外,她在藝術上富有創(chuàng)造性。如《聲聲慢》一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了七對疊詞,前人嘆為“卓絕千古”。其他有名的句子如“載不動,許多愁?、“簾卷西西風,人比黃花瘦”、“綠肥紅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或者辭自已出,新穎獨造,或者融會舊句,更出新意,為后人贊嘆不已。 李清照的作品早已散伏,今人輯有《李清照集》。集中主要是詞,也有詩文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