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人們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 02三歲之前有恩于他,三到六歲立威于他! 03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wù)是心理撫養(yǎng)! 04人的心理發(fā)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有滯后反應(yīng)的現(xiàn)象。今天的行為,卻不是因今天的問題,根源往往都在過去。 05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依戀關(guān)系非常重要。依戀就是我不需要任何條件,心甘情愿地聽你的。 06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教育方式有關(guān)。 07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yǎng)。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yǎng)人息息相關(guān)。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xiàn)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yǎng)孩子的心理資本。 08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東西不能給他,怎么辦?做到四個不要:一不要罵;二不要打;三不要說教,這個時候說什么孩子都聽不進去,在他耳邊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開,他鬧給家長看,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溫柔而堅定的拒絕。 09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yǎng)。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yǎng)人息息相關(guān)。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xiàn)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yǎng)孩子的心理資本。 10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們話有時候只要說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讓他承認錯誤。青春期的孩子讓他承認錯誤是很難得。不要和孩子爭執(zhí)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會讓孩子對你不恭敬。 11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xiàn)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yǎng)孩子的心理資本 12末代皇帝溥儀的故事,溥儀從小喜歡惡作劇,也不聽老師勸,誰都管不了,唯獨聽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話。溥儀說:“她一個字兒也不認識,也不會講什么仁術(shù)之道與歷史上英主圣君的故事,但當她去看他的時候,我卻覺得她的話是不好違拗的?!薄∈裁匆馑寄??因為他在心理上依戀乳母王焦氏。他這就叫心理的資本。這個故事說明只有心理上依戀的人才對他有控制力。 13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怎么辦?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護小的上面。只要發(fā)生爭執(zhí),比如吃的,你可以對老大說這個吃的是你們倆的,你來決定怎么分,如果他都吃掉了,沒關(guān)系,你就看著他。下次你還交給他,在這個過程中他就知道了爸爸媽媽挺在乎我的感受的,既然我決定,我也不能虧著弟弟妹妹,這樣老大就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了。 1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能決定真正的命運。 15改變孩子的行為須先改變大人的行為。 16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xiàn)象一直存在,依戀現(xiàn)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 17真正的養(yǎng)育過程,肯定是嘮叨的,是有言語的,這叫做有親情撫養(yǎng)。言語發(fā)育和社會性發(fā)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親近)、認知等能力都會在有親情撫養(yǎng)和無親情撫養(yǎng)的背景下表現(xiàn)不同。 18人生的基本觀念源于早年,而人早期的觀念不易改變 19成長過程中的“口頭禪”: 剛會說話時的口頭禪是:我媽說... 幼兒園的口頭禪:阿姨說... 小學時的口頭禪:老師說... 中學時的口頭禪:同學說... 高中時的口頭禪:書上說... 成人以后的口頭禪:我說(認為) |
|
|
來自: 小橋流水1i79ra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