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讀《紅樓夢》,看的是愛情; 中年時讀《紅樓夢》,看的是人情; 老年時讀《紅樓夢》,看的是人生。 一本《紅樓夢》,道盡人生冷暖,世間百態(tài)。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無論什么年紀,若能讀懂紅樓中的這三條社交潛規(guī)則,必定能讓自己受益終身。 林黛玉:懂世故,能示弱《紅樓夢》中的人情冷暖,從一開場的林黛玉初進賈府中,就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剛進賈府,黛玉就被賈母喚到身旁噓寒問暖。 當賈母問道黛玉讀了什么書時,黛玉一開始老實回答道:“只剛念了《四書》?!?/p> 摸不準賈母對女子讀書的想法,黛玉又聰明的問了一句:“妹妹們讀了什么書?” 賈母答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知道了賈母的態(tài)度,等后面寶玉進來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 黛玉馬上改口說自己“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p> 林黛玉是怎樣的人?雖家道中落,但也是名門之后,有才氣也有骨氣,雖然她為人不世故,但在當下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卻懂得示弱。 如果在賈寶玉問她時,她仍然如實回答,既不得賈母歡心,也會引得周圍的人不快。 畢竟未來的日子里,只有賈母待她好,她才能在賈府里生存下去。 這是林黛玉在不利形勢下的生存之道,很多在逆境中的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暫時的妥協(xié),不是弱者的表現(xiàn)。 它更需要勇氣和智慧。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生存才是硬道理。 劉姥姥:以靜制動,守拙若愚劉姥姥這個角色,是《紅樓夢》中的一個丑角。 雖是鄉(xiāng)下人,沒什么文化,但非常有鄉(xiāng)下老人的智慧。 最顯著的一點,是她非常會看場合說話。 賈母的孫子賈珠英年早逝,所以她在和賈母聊天的時候。 特地講了一個這樣故事:村里有個九十多歲的老婦人,孫子不幸夭折了,但是老天開眼又給她第二個孫子。 能懂得看場合說話的人,不會笨到哪里去,但劉姥姥卻總是裝傻,賈府中人也把她當傻子看,所以人人都不防備她。 在大觀園的時候,王熙鳳為了討賈母歡心,把花橫七豎八的插在劉姥姥頭上任眾人取笑。 劉姥姥也不生氣,反而自黑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愛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接著,她又唱起來:“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眾人大笑,連平日高冷的林妹妹都笑彎了腰。 鴛鴦事后和劉姥姥道歉時,劉姥姥這么回答:“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 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p> 劉姥姥不是真傻,是裝傻。眾人對她的取笑,她心里門清,卻又樂的裝傻,不真計較。 畢竟,只是逗大家樂,讓別人開心了,自己還能從中得一些好處,她壓根就不吃虧。 鄭板橋當年寫過一句:吃虧是福,難得糊涂。 學會裝裝糊涂,事事皆通達。這才是做人的大格局。 薛寶釵:冤家宜解不宜結為人處世,不可樹敵太多。多些寬容,少些尖銳,也是在為自己鋪路。 薛寶釵就是個中翹楚,她做事從來滴水不漏,面對誰都和和氣氣,事事周全,王熙鳳都對她高看一眼。 賈府中,很少有人會和薛寶釵有矛盾,其中一個便是林黛玉。 在一次行酒令中,黛玉不小心對了一句《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被薛寶釵聽了出來。 《牡丹亭》在當時是禁書,如果有人從中做寫文章,去害林黛玉,林黛玉就慘了。 雖然薛寶釵和林黛玉不和,但她當時并沒有當場戳穿,而是在回去后偷偷找到林黛玉,和她說了這番話: “妹妹,你當我是誰?我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的。 姐妹兄弟在一處,都害怕看正經書,諸如《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 這番話只是一番自嘲,但卻暗暗的提點了林黛玉,還保全了林黛玉的面子,處理的十分周全。從此,林黛玉和薛寶釵冰釋前嫌。 俗話說,做人須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見。 不露鋒芒,懂得做事留一線,才是真正的社交高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