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主要講的就是古琴比較精細的用料了,從古琴面板用料到琴徽、漆灰、底板用料,今天都有比較詳細的說明,大家可以細看一下,以后選古琴的時候可以用的到。 據史書記載唐代著名斫琴家雷威在刮大風時就去峨眉聽樹,刮大風時風吹樹枝震動和琴弦有同樣的原理。風吹樹梢為弦。 古琴面板用材 斫琴的面板木料要求“輕、松、脆、滑”。其實杉木就有“輕、松、脆、滑”的特點。 杉木 杉木分很多種,古代說的松木,有的其實就是杉木。古人認為松杉同種,也認為松柏同種。杉樹生長在海拔2500到4000米的高寒帶地區(qū)。杉樹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樹種,也是最長壽的的樹種之一。杉樹分很多種,有水杉、云杉、茫杉、油杉、銀杉、紅豆杉、鐵杉、灰杉、柔葉杉、柳杉、松杉等,在我國就有幾十種。杉樹大多是常綠喬木,有的也落葉。到秋天就落葉的是一種水杉。杉木屬軟木且由于材質關系如纖維松散粗壯,木材易吸水潮濕等因素,在北方干燥后非常容易裂。其實在南方也裂,但比北方幾率少一些,俗稱“十杉九裂”。 梧桐 梧桐原產我國,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梧桐因此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唐代孟郊有詩云:“梧桐相扶老,鴛鴦會雙死?!蔽嗤┰谖覈耘嗪軓V,桐樹分多種。梧桐又叫青桐,海南梧桐;泡桐又叫白花桐。還有美國梧桐,法國桐等等。泡桐制琴聲音一般來講不太容易掌握:要么空,要么悶。不讓它空它就發(fā)悶,不讓它悶它就發(fā)空,而且聲音還容易燥一般要多次試驗后才可掌握。 古琴底板用材 主要是梓木,楸木和一些其他木材。梓樹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及以北的一種樹,有些地方叫臭梧桐。梓木抗腐蝕性比較強,古代帝王的漆棺有的就用梓木做的。據說出土編鐘的支架框架也還是用梓木做的。梓木也是制作木胎漆器的主要材料,特性是不伸縮;楸樹又稱楸子,落葉喬木。木紋密度都和梓木差不多,梓木更脆一些,楸木韌度更好一些;比較適合做底板的還有核桃木、杉木、榆木、椿木、柏木、白松、雪松等等。其中雪松也是做小提琴的主要材料。現在也有用進口木頭做底板的,如沙比利、紅花梨、草花梨、巴西花梨等。木材最好是干燥木紋順直無裂縫、無蟲蛀、無結疤,如果結疤太多太大會影響按音,松透程度也會差一些。 木材的處理 如果是新木的話,最好是自然陰干,木頭怕曬怕風怕潮。在陰涼的地方放上幾年,經過四季的變化,木頭的性能會穩(wěn)定很多。南方木頭來到北方要放置一段時間,因為南方比較潮濕北方比較干燥,氣候的差異致使木頭容易裂。 古琴面底板粘合材料及夾具 古琴面板與底板采用膠合的方式,即動物膠或化學膠粘接,并需要施加足夠的壓力以保障粘接牢固,可以使用傳統方法如布帶加楔子或現代方法如各種工業(yè)夾具(如C夾、F夾等) 膠水 膠一般是動物膠。膠分三類:工業(yè)用、食用、藥用。膠有米魚和黃魚、牛皮膠、豬皮膠骨膠鹿筋膠等等。動物膠用起來的話比較麻煩,而且傳統工序十分復雜,初學者在短時間內不易掌握,還容易耽誤制作的進度。古代合琴有單獨使用骨膠或魚鰾膠或與大漆混合成“法漆“使用;今人用白乳膠及樂器專用膠較多,現代的膠水比古代膠水使用更方便,也更容易一些。 古琴配件材料 古琴的配件包括演奏用結構配件如岳山、齦托、雁足、琴軫、琴徽,這些配件結合琴體構成古琴的發(fā)聲體系;裝飾輔助配件如龍齦,軫池板、護軫等,對古琴琴體起到保護和美觀作用。配件的材料有紫檀、花梨、紅木、棗木、玉石、象牙、烏木、黑檀等。雁足、琴珍的材料有用犀角、牛角、象牙、翡翠、白玉、瑪瑙等。護軫配件一般用普通木料,如與底板材料一致或密度接近等,以便于古琴整體髹飾。在古代只有小葉檀的,也就是印度紫檀。在國內的廣東、廣西也有少量紫檀,現在也有大葉紫檀也就是非洲紫檀。大葉紫檀我國是在九幾年才開始大量進口的。花梨又分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現在又有巴西花梨、非洲花梨等。其實古琴的配件也是鑒別古琴年代標準之一。唐宋時配件大多用紫檀棗木,明清時大多用烏木紅木等。紅木也就是酸枝,酸枝又分紅酸枝、白酸枝、黑酸枝。白酸枝又叫緬甸黃檀。都屬紅木酸枝主要產在緬甸、老撾、印度、越南、泰國,古代在我國得福建、廣東、云南等地也曾出產過酸枝。 琴徽 琴徽一般以白色為主,光潔比較醒目的同時也比較柔和。大多用蚌殼制成,也有用黃金、象牙、白玉、珍珠、貝珠、鮑魚殼、硨磲、白瓷等等。要和漆面平凸起來的是盲人用的,以方便快速的找到徽位。琴徽以圓形為正規(guī),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笙緣糜薇浚∠緣錳∑?。古代宫琴以掗澷徽_謀冉洗笮┮韻曰始移恰? 古琴漆灰的材料 古琴所用漆灰主要起到保護古琴木胎體并起到影響古琴音色的作用,傳統上有不同種類的漆灰如鹿角漆灰、瓦灰、八寶灰等等,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鹿角灰,鹿角灰就是由梅花鹿和馬鹿的角加工成的。鹿的角每年春天長出來,到秋后就會脫落。這也是鹿特有的再生能力,別的動物沒有這樣再生能力的。小鹿從生下來每年的角分一層岔,一般看鹿角幾層岔就知道了。鹿角春天長出來是軟的,那時叫鹿茸。等到秋天就會骨質化,秋后鹿角脫落了再把鹿角加工成鹿角霜。用小鹿生下來第一次長出來的角做成的鹿角霜稱之為血霜又叫胎霜;二杠角,就是在鹿角分第一個岔是就叫二杠角。鹿角霜的加工方法是水煮去膠質,剩下的渣子就是鹿角霜了。 還有用牛,羊,豬骨頭做灰胎得,加工方法水煮去油脂,要煮到骨頭發(fā)酥為止,或煅。煅是一種加工方法,就是用火燒空的砂鍋并把骨頭放進去等溫度達到,把骨頭倒出來,向骨頭上一灑冷水骨頭就開了; 磚瓦灰一般用老房磚瓦,老房磚瓦經過幾十年或上百年日曬風吹嚴寒酷暑,火氣會小很多,瓦灰聲音容易發(fā)虛也不耐磨損,容易脫落而且可能在短時間內脫落不易修補。石膏灰,用熟石膏和大漆混合做灰胎; 血料灰一般用豬血,豬血要經過發(fā)酵和大漆混合才可能用,傳世琴中極少有血料灰的; 還有就是鹿角灰里摻銅沫瓷粉螺鈿屑、金銀屑,不但美觀而且更添加了幾分金石味絲弦有金石味是很好聽的。 此外在漆面底下灰胎上面撒金銀、銅,就是把金銀銅鉑弄碎做漆面時撒上去更顯得華貴。 八寶灰鹿角灰里夾雜和田白玉、翡翠、瑪瑙、金、銀、硨磲、綠松石、珍珠、紅珊瑚等比較名貴的寶石。 髹飾材料 傳統古琴髹飾用漆,主要是大漆;今人也同時使用合成漆類。大漆又叫國漆、土漆、生漆、油漆。我國最早三大土特產就是蜂造蜜、蠶吐絲、樹割漆。中國用漆的歷史很悠久,約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有氏族用漆器來為食器祭器了,早在春秋時期用漆業(yè)就已經很發(fā)達了,此后又經過千百年的發(fā)展。我們想了解漆要先了解漆樹。漆樹主要分布在亞溫帶地區(qū)在我國分布很廣。漆樹多生長在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地方,在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泰國、印度都有分布,但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不如我國。我國的生漆品質馳名世界每年有大量的出口,歐洲是沒有漆樹的。俗語說凡漆皆黑但是漆也有相對比較,透明的、黑的、紫的、紅色的、棕色的、栗殼色的不同產地的漆顏色氣味及質量干燥期是不一樣的。漆的質量和產地漆樹的品種,漆樹的年齡還有割漆的季節(jié)都有著緊密的關系?,F在有的給漆樹人工噴藥加催漆劑來增加產量,但是對質量的多少都有一些影響了。還有陽山漆、陰山漆之分。一般頭幾刀漆水分比較大,后幾刀漆也不好。分頭刀漆、中刀漆、尾刀漆。最好是在伏天割的漆當然漆樹是割一年漆休息一年的還要換方位割,讓漆樹的傷口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愈合。連年不斷的割漆不但漆的質量不好,而且還會把樹給累死。 漆的加工,又叫毛生漆。毛生漆經過濾成純生漆,在加工經太陽曬至熟漆、精致漆、推光漆、罩光漆、改性漆、快干漆、廣漆、亮光漆。目前我國各地方漆樹品種大約有四五十種有大漆木和小漆木之分,大漆木壽命比較長漆的產量要比小漆木大些也比較耐寒耐旱,下面介紹一些主要品種:大紅袍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陜西,紅皮高八尺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陜西。陽高漆大樹又叫毛壩大木是大漆木原產湖北;陽高小漆樹又叫毛壩小木,火罐子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陜西;貴州紅漆樹是小漆木;天水大葉漆樹為大漆木甘肅;云南鎮(zhèn)雄大漆木樹;白皮小漆木樹原產廣西,沖天小漆木樹原產湖北。 稀釋 生漆的稀料一般都用樟腦油,松節(jié)油,不提倡用酒精、煤油、汽油等。它們都是帶有揮發(fā)性的溶劑。但是酒精、煤油對漆的破壞性比較大會改變漆性,煤油對漆的光澤比較好,非常亮。但是這個亮是暫時的一般過,2到6個月以后亮度就會消失,漆面沒有光澤非常難看。 桐油 桐油是一種天然干性植物油。又分廣油和明油、生桐油、熟桐油。生桐油干的比較慢,人們常說的油漆,漆是指大漆,油是指桐油。桐油也是天然的涂料,可以和大漆混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結構用材料 麻布(又稱夏布,葛布等),是中國特產的天然織物。使用歷史悠久,自然環(huán)保且堅固耐用,裱糊于古琴經過靠木漆髹飾后的胎體之上,可有效地保護木胎防止開裂并對于古琴琴弦振動有傳遞和吸收作用…… 礦物顏料與有機染料 染料一般染料都是礦物質染料和生物染料,有石綠、朱砂、銀朱、氧化鐵、黑炭、黑墨、油煙黑等;有的朱砂遇見大漆會變色發(fā)黑,由于含鐵量大而與大漆產生化學反應,要經過加工處理才可使用。 琴弦 琴弦現在常見的有絲弦、鋼弦尼龍弦、納米弦、銅包絲弦等。其實新的琴弦無論絲弦還是鋼弦都有火氣。剛上的新弦火氣會比較大,彈一段時間火氣會小許多。所以新買的琴,應該在調好之后,堅持彈一段時間,這樣會比較好,還有就是一般大家都認為只有琴身才有火氣,那是不對的?,F在有的鋼弦含鐵量比較大,所以金屬味就比較濃,弦還容易斷。 以上就是古琴用料較為明細的材料了。古琴從古至今的用料,蘊含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化和古人的智慧?,F在的古琴,比如木乙古琴的鶴鳴,經典桐木式等 無論從做工還是材料的選擇都是挺不錯的,大家可以看看參考一下,無論是名家手工斫制琴,還是名家工廠廠琴,都有他值得我們去選購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