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國帝王的離奇駕崩?背負(fù)千古罵名的獨裁統(tǒng)治?父子刀兵相見究竟為何?前線吃緊,后方緊吃,是誰開的這個壞頭?丞相上朝路上被人刺殺,究竟背后何人指使?頭頂草原卻能放棄成見共同攜手向前的背后又在隱藏著什么?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是利益的驅(qū)使還是精神的失常?敬請關(guān)注作者君傾力打造的鴻篇史詩巨著《驚天大案》系列。讓我們走進(jìn)那些隱藏的歷史背后探尋真相。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北宋開國年間的疑案,帝國皇位更迭伴隨著“燭影斧聲”這一謎團,并且解釋了這個謎團的合理與否,現(xiàn)在我們這期要說的卻是一個蓋棺定論的案件,那就是號稱北宋文字獄的烏臺詩案。 漢朝時期御史臺的外面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所以稱呼御史臺為烏臺,也戲稱御史們都是烏鴉嘴。。 御史臺 烏臺詩案是發(fā)生在宋神宗時期的一個案件,御史中丞(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長)李定和監(jiān)察御史里行(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舒亶彈劾蘇軾寫的詩《湖州謝上表》而引發(fā)的一場案件。 改革派的老大:王安石 我們看一下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愛子病逝,王安石悲痛欲絕,放棄了他終身為之追隨的事業(yè)而回到金陵城不問朝政。蘇軾剛剛踏入官場之時只是一個小小的福昌縣秘書,但由于他的文采過人,獲得了宰相韓琦和知制誥王安石的欣賞,正是由于這批中央大佬的賞識,蘇軾才能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湖州太守這個官職,可以理解為蘇軾已經(jīng)被默認(rèn)為新黨成員了。而蘇軾在當(dāng)選為湖州太守的時候,王安石已經(jīng)辭職不干了,呂惠卿也下臺了。但是新黨仍舊掌控著御史臺這一個國家重要部門。(王安石的新政得罪了地主豪強和平民百姓,所以它不得不走向沒落失敗。)宋朝時期大臣改任新的官職時一般而言都會向皇帝上謝表,大概意思就是感謝皇帝發(fā)現(xiàn)了我的才能啥的,于是蘇軾也就向皇帝上了一道《湖州謝上表》。這五個字中的謝上就是指謝謝皇帝的意思(上指的是今上,是在位皇帝的一種稱呼。)。就是因為這篇文章,烏臺詩案爆發(fā)了。 主持過新政的宰相:韓琦
這篇文章其實就是例行公事,大意就是說我蘇軾沒啥功績,感謝皇帝你的信任,把我調(diào)到了這么重要的崗位,皇恩浩蕩啥的,但問題在其中的一句牢騷話。 本次案件的男主角:蘇軾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你(皇帝)知道我笨蛋一個,思想比較陳舊不適合在朝廷里面干活,在朝廷里面很難跟的上改革派的想法;(皇帝)察覺出來我陳舊不能搞事兒,或許可以治理百姓。這句話乍一看沒啥問題,但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是新黨將亡未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新黨沒落,但是也有大權(quán)在手,王安石的門人御史中丞李定還在。李定一看你蘇軾上的這個謝上表寫的這些東西,你蘇軾說你不能“生事”是什么意思?是說我們新黨特別能“生事”是嗎?虧你蘇軾還是我們老大王安石扶持上來的,怎么,我們老大剛退下去你就出來蹦達(dá)要咬我們了是嗎? 改革派的幕后支持者:宋神宗皇帝 這里還有一些背景,當(dāng)年王安石改革之時,保守派和改革派斗法朝堂,分別以宰相司馬光和宰相王安石為首,因為司馬光一直說王安石是在“生事”,所以之后“生事”這個詞就成了攻擊改革派的常用詞,“新進(jìn)”則是蘇軾用來形容王安石推薦上來的人的稱呼,他曾經(jīng)在《上神宗皇帝書》中說道“招來新進(jìn)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從而導(dǎo)致“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jìn)之士益多。”由于當(dāng)時蘇軾是文壇的領(lǐng)袖,加上王安石沒搭理他,就導(dǎo)致蘇軾的詩句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對改革派非常不利。 保守派的老大:宰相司馬光 其實古代人寫的一些東西都是有些微妙的,具體看你怎么去理解,而新黨殘留在朝堂之上的那幫人又以御史臺的人為主,各位,御史臺是干啥的,就是專門挑你當(dāng)官的毛病的,通俗的來講,御史臺就是那種說你有罪你沒罪也有罪,說你沒罪你有罪也沒罪。御史臺干的就是監(jiān)察天下百官,有一點點毛病都能給你揪出來搞你一頓,這幫人就善于從雞蛋里面挑骨頭。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御史臺里行(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何正臣首先打響了第一槍。他上書截取了蘇軾《湖州謝上表》中的“新進(jìn)”“生事”等詞實名舉報蘇軾“愚弄朝堂,妄自尊大”。嗯,當(dāng)然,只憑《湖州謝上表》這一段文中的兩個詞是不可能搞掉蘇軾的。于是,監(jiān)察委員會的另一個委員舒亶出手了,他把蘇軾往年的詩都翻出來讀了一遍,然后找了幾個似是而非的問題就開始了第二輪彈劾,這次是三首詩《山村五絕》、《八月十五看潮》、《戲子由》,這三首詩中的幾個詞。 詳細(xì)的彈劾是這樣的,因為皇帝發(fā)錢給農(nóng)民,蘇軾就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山村五絕),因為皇帝考核官員,蘇軾就說”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保☉蜃佑桑┮驗榛实叟d修水利,蘇軾就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八月十五看潮)因為皇帝加強對鹽的管制,蘇軾就說“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山村五絕)這個蘇軾真是個杠頭,皇帝干啥事他都罵,簡直是無君無父,妄議國政。 緊接著,第三波彈劾就來了,國子博士(中央大學(xué)校長)李宜之和監(jiān)察委員會的委員長李定緊跟著上奏,就說蘇軾不學(xué)無術(shù),為了獲得高官之位就開始抨擊國政獲得名聲,寫的破詩全是扯淡還帶壞了全國人民。這種人簡直應(yīng)該處以極刑,陛下你趕緊砍了他算了。 明清時期的國家中央大學(xué):國子監(jiān) 蘇軾當(dāng)時以為神宗皇帝要砍了他,嚇的遺囑都立好了,結(jié)果欽差一來,打開公文一看,不過是說有人舉報你誹謗朝廷,現(xiàn)在要傳喚你進(jìn)京罷了。蘇軾收拾好東西就跟欽差一起去京城了。蘇軾路過揚州和太湖的時候想跳河自盡,但是由于不知道自己會被判啥罪,怕牽扯好多人,就沒跳。。 嗯,蘇軾做筆錄的時候說自己只犯過兩個錯誤,一次是頂撞上司,罰了三百塊錢,另一次是看見自己的下屬挪用公款,自己沒舉報,也罰了三百塊錢。。 不知道蘇軾咋想的,舒亶的彈劾他全應(yīng)了,都承認(rèn)了。。李定上報神宗皇帝,神宗大怒,問李定是不是用刑屈打成招了,還是說蘇軾想掩蓋別人,李定來了一句,因為蘇軾是文壇領(lǐng)袖,牽扯頗多,不敢用刑。神宗皇帝再次發(fā)怒,查,給我徹底的查,看看還有沒有別人妄議國政! 我是真的不知道蘇軾是怎么想的,,之后御史臺對蘇軾的彈劾他居然全承認(rèn)是抨擊新政了。。御史臺幾乎把蘇軾所有的詩句都訂上了抨擊國政的標(biāo)簽,蘇軾居然全承認(rèn)。 開掛不死的男主角:蘇軾 由于蘇軾的文壇領(lǐng)袖牽扯太多,幾乎整個朝廷除了御史臺之外全在給蘇軾求情,連退下去養(yǎng)老的新黨領(lǐng)袖王安石也上書神宗皇帝“圣朝不宜誅名士”,后宮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請求神宗皇帝從輕發(fā)落,最終沒有判蘇軾死刑,而是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草草結(jié)束。 嗯,烏臺詩案牽扯進(jìn)去的一大批人都是罰了一千二百塊錢。。。除了三個倒霉蛋,蘇軾的好朋友王鞏順帶降職處理,蘇軾的父親蘇轍降職處理,蘇軾的好朋友駙馬王詵由于對公主發(fā)脾氣,削去了所有官爵。。。 作者君不由得感慨一句,蘇軾真牛B,,居然能活下來。。(由于找不到其他幾個主角的圖片,然后我就瞎找了幾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