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陸游《自書詩卷》,紙本,縱31厘米,橫701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陸游《自書詩卷》 根據(jù)卷末的交待,此卷書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時年八十歲,已告退歸里,系與村中父老過從所作。詩卷內(nèi)容為陸游自作詩八首,依次為《論東村父老言》、《訪隱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頭》、《庵中雜書》之一、《庵中雜書》之二。這八首詩分別收錄在《劍南詩稿》卷五十五。從題跋中得知,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間,也就是問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鎮(zhèn)江流傳,當時的鎮(zhèn)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鎮(zhèn)江見到這幅珍跡后,仰慕陸游的詩名,先后為之題跋。 此卷從章法布局看,結(jié)體開張,看似毫不經(jīng)意,實則錯落有致,富有新意。用筆節(jié)奏遲疾相發(fā),墨韻濃淡勻稱合理,點畫精細微妙,纖毫畢露。通觀全帖,卻又不落窠臼。全卷瀟灑遒勁,有大氣磅礴之勢。老辣又天真,時作沉重之筆,偶又輕松帶過,形式不拘一格,不計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隨意,空白處使章法有致。從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感、節(jié)奏感和疏密緊湊的藝術(shù)效果。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書“放翁遺墨”四字。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長題,對陸氏文章翰墨至為推崇,認為是先生得意之作。還有明人陳璉、沈周等題跋。此卷元時為高秋泉之父隨軍南征時所得,至正年間為楊明中購藏,有時歸其侄楊敏,后入清內(nèi)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 釋文: 論東村父老言 原上一縷云,水面數(shù)點雨,夾衣己覺冷,秋令遽如許。行行適東村,父老可共語,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自言家近郊,生不識官府,甚愛問孝書,請學公勿拒。我亦為欣然,開卷發(fā)端緒,講說雖淺近,於子或有補。耕荒兩黃犢,庇身一茅宇,勉讀庶人章,淳風可還古。訪隱者不遇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時數(shù)點。蘭亭在眼久不到,每對湖山輒懷歉。雅聞其下有隱士,漠漠孤煙起松崦。獨攜拄杖行造之,枳籬數(shù)曲柴門掩。笛聲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終不貶。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游近村度塹穿林腳愈輕,憑高望遠眼猶明。霜凋老樹寒無色,風掠枯荷颯有聲。泥淺不侵雙草屨,身閑常對一棋枰。茆檐蔬飯歸來晚,已發(fā)城頭長短更。癸亥初冬作開歲忽八十,古來應更稀。我存人盡死,今是昨皆非。愛酒陶元亮,還鄉(xiāng)丁令威。目前尋故物,惟有釣魚磯。美睡老來胸次掃崢嶸,投枕神安氣亦平。漫道布衾如鐵冷,未妨鼻息自雷鳴。天高斗柄闌干曉,露下雞塒腷膊聲。俗念絕知無起處,夢為孤鶴過青城。渡頭蒼檜丹楓古渡頭,小橋橫處系孤舟。范寬只恐今猶在,寫出山陰一片秋。雜書蒲龕坐久暖如春,紙被無聲白似云。除卻放生并施藥,更無一事累天君。萬物并作吾觀復,眾人皆醉我獨醒。走遍世間無著處,閉門鋤菜伴園丁。近詩一卷,為五七郎書。嘉泰甲子歲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贈猩猩毛筆 ,時年八十矣。 陸游《自書詩卷》 請將手機橫屏欣賞 ![]() ![]() ![]() ![]() 陸游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南宋著名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宋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任鎮(zhèn)江、隆興通判,夔州通判,寶章閣待制等職,曾一度投身軍旅生活。自幼好學不倦,29歲時,赴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應鎖廳試,名列第一,因居秦檜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竟在復試時被除名。他始終堅持抗金恢復中原,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quán)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任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通判和蜀州、嘉州、榮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職。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鎮(zhèn)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淳熙五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在江西任上,當?shù)匕l(fā)生水災,他“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fā)粟以予民”,不料卻因此觸犯當?shù)?,竟以“擅?quán)”罪名罷職還鄉(xiāng)。陸游在家閑居6年后,又被起用為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xiāng)。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jiān)。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于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jié)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后,陸游長期蟄居農(nóng)村。 他的詩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書論有《論學二王書》。傳世之作有《苦寒帖》、《懷成都詩帖》等。 陸游的書法作品,歷經(jīng)八百多年的風雨,遺留下來的屈指可數(shù)。在傳世陸游書跡中,除少數(shù)的摩崖題名和碑記外,主要是筆札和自書詩卷。以《焦山題銘》和《重修智者廣福寺碑記》為代表的是他在楷書藝術(shù)上的成就。觀江蘇鎮(zhèn)江焦山浮玉崖的《焦山題銘》,可看出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可見中年的陸游書法確實已深得顏體楷書之風韻。與蔡襄《萬安橋記碑》相較,要勝出一籌。陸游正書寫得如此富有神韻,除陸游對顏真卿書體鐘愛之外,還與陸游傾慕顏真卿“養(yǎng)氣”、“處身”、“節(jié)義”、“忠孝”的人格魅力相關(guān)。以《玉京行》和《懷成都詩卷》為代表的自書詩跡是他在行書上的成就?!队窬┬小肥顷懹文钅焦P法,在氣息和章法上與楊凝式的《新步虛詞》極為相似。足以見陸游學楊凝式已得其精神,除對楊凝式飄逸的書風鐘情外,似乎也更是出于對其人生態(tài)度疏放上的愛慕。對楊凝式瀟灑簡逸、天真浪漫生活的向往。 從這些有限的作品中,足以向我們展示一位多才多情的書家形象,足以讓我們領(lǐng)略到陸游書法的藝術(shù)風格。 >> 精 彩 推 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