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tǒng)為其發(fā)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而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的最常見類型。 關于 CT 肺動脈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m,CTPA)2018 年新發(fā)布的《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如是寫道: CTPA 可直觀地顯示肺動脈內血栓形態(tài)、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對 PTE 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且無創(chuàng)、便捷,目前已成為確診 PTE 的首選檢查方法。 其直接征象為肺動脈內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間 (軌道征),或呈完全充盈缺損,遠端血管不顯影; 間接征象包括肺野楔形、條帶狀密度增高影或盤狀肺不張,中心肺動脈擴張及遠端血管分支減少或消失等。 CTPA 可同時顯示肺及肺外的其他胸部病變,具有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 (可上下滑動) 但是,臨床上對 PTE 的診斷并不是一句「確診首選 CTPA」就可以概括的。 《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提出,急性 PTE 的診斷與處理主要基于疑診、確診、求因、危險分層的策略。 臨床上,對于高度懷疑 PTE 的患者做出疑診,選擇適當?shù)膶嶒炇覚z查、影像學檢查及超聲檢查以輔助確定診斷。確定 PTE 診斷后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輔助檢查結果確定患者危險分層,結合患者一般身體情況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最后,仍要關注病因學檢查,篩查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常見危險因素,并同時針對于危險因素進一步輔助制定治療方案和療程。 1 疑診 臨床評估: 基于臨床經(jīng)驗或應用臨床可能性評分對急性 PTE 進行疑診的臨床評估。 常見的評分有簡化的 Wells 評分、修訂的 Geneva 評分量表:
臨床評估高度可能的患者,建議直接行確診檢查。 輔助檢查: D-二聚體是 PTE 診斷過程中常用的檢驗指標。 如果臨床評估低度可能的患者 D-二聚體陰性(D-二聚體水平<500 μg/L),可基本排除急性 PTE,反之則建議確診檢查。 需注意的是,D-二聚體檢測的特異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目前常用經(jīng)年齡調整的 D-二聚體臨界值(>50 歲患者為年齡 (歲)×10 μg/L)來提高老年患者的診斷特異性。 (D-二聚體在肺血栓栓塞癥診斷中的作用,來自參考文獻 2) 2 確診 疑診 PTE 的患者,根據(jù)其是否合并血流動力學障礙采取不同的診斷策略。 (高危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流程,來自參考文獻 1) (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流程,來自參考文獻 1) 3 求因 臨床中要重視 PTE 病因的探尋,求因不僅是對 DVT 的探尋,還包括對某些特定人群易栓癥的篩查以及探尋臨床上所有可能的 VTE 危險因素。 對于臨床中確診為 PTE,規(guī)律抗凝療效不佳、抗凝結束后復發(fā)、血栓年齡<50 歲,少見的栓塞部位等特殊患者,應格外重視求因相關檢查。 VTE 發(fā)病危險因素: (來自參考文獻 1) 4 危險分層 指南建議對確診的急性 PTE 患者進行危險分層以指導治療: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呼吸時間文章「指南更新要點|肺栓塞如何診治和預防?」,作者 Ad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