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斯曼帝國與波斯帝國同為16世紀在中東地區(qū)興起的大國,但是兩國確屬于不同的教派,其中奧斯曼帝國以遜尼派為國教,波斯以什葉派為國教,兩國在中東地區(qū)為了爭奪控制歐亞兩洲間重要戰(zhàn)略和貿易交通線大大出手。戰(zhàn)爭分為多個階段,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戰(zhàn)爭的第一個階段。 經(jīng)過多次的接觸,奧斯曼軍隊與波斯騎兵在南阿塞拜疆地區(qū)(見圖一紅圈處)相遇。土耳其部隊不僅有步兵、騎兵,還有強大的炮兵支持,波斯的部隊則主要是裝備馬刀和長矛的騎兵。在武器上波斯明顯落后于強大的奧斯曼軍隊,波斯軍在奧斯曼軍隊的炮兵打擊下,失敗了。波斯的首都大不里士被奧斯曼攻占。(見圖一) 攻占大不里士之后,由于給養(yǎng)供給不上,且內部發(fā)生騷亂,奧斯曼蘇丹只能放棄撤軍回國。但奧斯曼帝國的其它軍隊在科奇希薩爾在次擊敗波斯軍隊。至1516年奧斯曼蘇丹塞利姆已占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見圖二) 1516~1517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又出兵連續(xù)攻占了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同時奧斯曼水師與陸軍在阿爾及利亞登陸并占領了部分領土。(見圖三) 1536年奧斯曼帝國在次對波斯用兵,首先是奧斯曼帝國占領了位于高加索地區(qū)格魯吉亞西南的部分領土。這里是進攻波斯首都的必經(jīng)之地,從格魯吉亞出發(fā)通過亞拉臘平原,可以直抵大不里士。與此同時波斯也引入了炮兵加入部隊,在大不里士北部結集部隊,進攻盤據(jù)在格魯吉亞西南的奧斯曼的軍隊,結果雙方互有勝負,均未能消滅對手,形成相持結果。(見圖四) 經(jīng)過多次的進攻后,開成相持形勢,雙方只好于1555年5月簽訂合約,合約中規(guī)定波斯保有所占的外高加索領土,伊拉克則屬于奧斯曼帝國,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雙方平分,卡爾斯為中立區(qū)。(見圖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