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根據(jù)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能發(fā)動大禮議挑動整個朝廷,而漢中宗孝宣帝劉詢卻不敢追尊祖父太子劉據(jù)為皇帝,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明世宗朱厚熜比漢中宗劉詢厲害,朱厚熜比劉詢強硬。
其實,有這樣看法的人普遍都不明白,兩個皇帝所處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根本不能生搬硬套放在一起比較,漢代是集權之初,明代則是集權的高峰,強行拉在一起比較對漢宣帝太不公平。朱厚熜能夠成功追尊父親為皇帝,并不代表他就比劉詢強硬,換他到劉詢的位置和環(huán)境,恐怕哈還不如劉詢呢。 昭帝朝的兩次立嗣元平元年(前74)四月,在位十三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沒有留下子嗣。大將軍霍光為了繼續(xù)擅權,用外孫女、十四歲的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名義,宣布為昭帝立嗣,就是為劉弗陵過繼一個兒子,來繼承大漢的君統(tǒng)和劉氏大宗的宗統(tǒng)。 第一次立嗣,霍光選擇了昭帝哥哥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時年十八歲的劉賀,來做叔叔昭帝的兒子。
為什么選擇劉賀呢? 漢武帝劉徹除了昭帝還有五個兒子,長子太子據(jù)因為巫蠱之禍一家子團滅,只留下一個小孫子劉病已,因為劉據(jù)起兵謀反的污點,劉病已自然要被排除。 齊懷王劉閎早亡絕后;昌邑哀王劉髆也早亡,獨子劉賀承襲昌邑王爵。 燕刺王劉旦因為在昭帝朝被霍光冠上謀反的罪名,一家子也團滅了,兒子們自然沒資格過繼,排除。
就剩下廣陵王劉胥這一支,劉胥本人活蹦亂跳的,還有最少六個兒子,按道理,他這一支最合適,但是大將軍不樂意啊!劉胥長得五大三粗孔武有力,那是力能拔山的武林高手,霍大將軍弄不住他啊! 再說劉胥本人對皇位也有覬覦之心,霍光好不容易以給昭帝立嗣的借口把劉胥排除掉,現(xiàn)在再立劉胥的兒子,那不是逗自己玩嗎?所以,劉胥一系自然排除。 只能選擇獨子劉賀,按照過繼的原則,獨子是不出繼的,就算是出繼,也得另外過繼嗣子承繼本宗,免得本宗絕嗣,參見哀帝過繼成帝,另外為定陶王立嗣的例子。 但別忘了,大將軍是不學無術的貨色,想不了那么多,總之,征召昌邑王劉賀進京繼位了。
然而,僅僅二十七日,劉賀因為染指兵權想當真皇帝,被大將軍以淫亂荒唐的罪名廢黜,帝國的權力再次出現(xiàn)真空,霍光第二次為昭帝立嗣。
還是那幾個選擇,在劉據(jù)的孫子劉病已,和劉旦、劉胥的兒子們之間,兩害相較取其輕,自然是光桿司令一樣的倒霉孩子劉病已好控制,就他了。 四月,昭帝駕崩,六月劉賀繼位旋被廢,七月,劉病已繼位,是為宣帝。折騰幾個月,終于塵埃落定。 昭帝和宣帝含糊的關系從血緣關系、宗統(tǒng)來說,昭帝劉弗陵和宣帝劉病已是叔祖父(從祖父)和侄孫(從孫)的關系,但是,從迎立宣帝的詔書上所寫來看,在昭宣二帝的關系上就有些含糊不清了。
就是那句“可以嗣孝昭皇帝后”讓人糊涂,是以孫嗣祖?還是怎么著呢? 昭帝皇后上官氏在第一次立嗣時就被劉賀尊為皇太后,“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賀淫亂,請廢?!保ā稘h書》宣帝本紀) 劉賀是侄子承繼叔父,自然要以上官皇后為母,尊為皇太后,是合乎禮法的。
特別是到元帝繼位時,尊這位宗法上的曾祖母為太皇太后,再次說明在宣帝朝,上官就是皇太后。“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保ā稘h書》元帝本紀) 古代人極其重視名分稱謂,又為何在昭帝和宣帝的名分上出現(xiàn)如此大的紕漏呢?如果是霍光不懂禮法導致的,為何宣帝親政后并沒有撥亂反正呢?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劉病已以嗣子的身份承繼昭帝,而不是以嗣孫的身份,所以,他是以上官為母,而不是祖母,因此,在宣帝朝,上官才是皇太后,元帝才會下詔說“孝宣皇帝為孝昭皇帝后,于義一體?!?/span>
宣帝為追尊父祖所做的努力戾太子劉據(jù)因為起兵逼宮,失敗被殺,失去了大宗繼承人的地位,他這一支就此失去繼承權,被父親選擇的劉弗陵成為新的大宗繼承人。 之后,劉弗陵繼位成為昭帝,駕崩無子,大宗絕嗣,霍光才通過立嗣的方式延續(xù)昭帝一支,劉病已就是通過武帝曾孫的身份過繼給昭帝為嗣,奉承祖宗廟。
元平元年(前74)七月,劉病已先封陽武侯,后繼位為宣帝,仍舊是霍光輔政擅權,劉病已老實的做傀儡。
本始元年(前73)六月,繼位快一年的劉病已試探性的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strong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ox-sizing: border-box;font-weight: 700;">給祖父劉據(jù)爭取身后待遇,當時就被警惕的大臣拍,有司奏請:“《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span>
但是,念及親親,還是追上宣帝生父劉進謚號曰“悼”,生母王氏曰“悼后”,位比諸侯王國,置奉邑三百家;祖父太子劉據(jù)謚號曰“戾”, 置奉邑二百家;祖母史夫人為“戾夫人”, 置守冢三十家;把他們改葬一下,墓地稱為戾園、悼園,好歹提高一點待遇。 從大臣們的態(tài)度,可以看到宣帝的阻力,聰明的宣帝自然明白,執(zhí)意追尊親父祖是不明智的,為了提高、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性,讓自己擺脫“起兵謀逆的前太子家屬的罪人”污點,他只能打造“孝武皇帝曾孫”這個招牌,沒辦法尊崇父祖,那就尊崇曾祖父武帝啊!雖然這個曾祖父還是自己的殺父殺母殺祖父母的仇人。
本始二年(前72)五月,宣帝下詔給曾祖父武帝劉徹上“廟樂”。
在當時,武帝就是偉人一般的存在,誰也不敢侵犯他的權威,因此,有司很服帖的遵從皇帝詔命并請求給武帝上廟號。
“六月庚午,尊孝武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國,皆立廟。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保ā稘h書》宣帝本紀) 從此,漢朝有了第三位擁有廟號的皇帝,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宣帝通過尊崇曾祖父,把自己打扮成曾祖父文治武功的繼承人,借著抬高曾祖父來提高自己的權威。畢竟他繼位之初,在宗室中的地位屬于最底層的,社會地位之低,連張安世和許廣漢的夫人都看不起他。
所以,宣帝名為武帝立廟,實為自己樹立威信,按宗法制,只有宗子才有資格主持為先輩立廟的事宜,宣帝為武帝立廟,就是向世人展示自己是宗子的身份。 通過夏侯勝和黃霸兩人的經(jīng)歷,可以揣測到宣帝并不是真的尊崇曾祖父。夏侯勝以武帝晚年勞民傷財耗費國力民力為由,反對為武帝上廟樂,被丞相蔡義定性為“大逆不道”,還有知道夏侯勝大逆不道想法沒有舉報的黃霸,兩人一起下獄被判死刑。 如果宣帝真的對武帝毫無芥蒂一心想尊崇曾祖父,不得把夏侯勝活剮了?但是,宣帝并沒有真的將夏侯勝和黃霸處死,而是長期關押,后來趁著地震大赦的時候把這二位先生釋放,還分別委任高官。
通過宣帝對待二人的態(tài)度可以知道,他內(nèi)心并不是真的尊崇曾祖父,而是借曾祖父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地節(jié)二年(前68)三月,大將軍霍光終于死了,親政的宣帝在全局掌控之后的地節(jié)四年(前66)七月,一舉鏟除霍氏家族,真正的做到乾綱獨斷。
劉進可以稱為皇考,并立皇考廟,宣帝終于把父親劉進的地位合法化,雖然仍有些憋屈無奈,但總是讓生父再進一步,列入皇帝四親廟之列,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就是這樣。 圖片截自電視劇侵刪。 參考資料:漢書、帝王宗廟、建元與改元等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后宮八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