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說呢,你題目里兩個兵種都有,八旗是一個體系,兵種非常齊全,并非只有騎兵。 簡單來說,八旗體系當中,有輕重步兵、輕重騎兵以及火器部隊,其中精銳重步兵都屬于下馬步兵,以馬匹作為代步、機動工具,戰(zhàn)時下馬步戰(zhàn)。 關于八旗的重步兵以及重騎兵,徐光啟曾有評價:臣又見在遼回還人等。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這里充分說明,八旗兵重步兵以及重騎兵都是身披重甲,尤其是戰(zhàn)馬也有馬甲保護。 在明末清初關于兩軍對壘的記載,經(jīng)常有明軍槍炮齊發(fā)卻打不死人的記錄,因為明朝火器低劣落后,無法打穿八旗兵的重甲,即便是偶爾破甲,也是僅傷皮肉而已。尤其是八旗兵還有面具保護臉部,我曾經(jīng)在《滿文老檔》中發(fā)現(xiàn)八旗兵被明軍火槍射中面部得記錄,但是因為有面具保護,一點事也沒有??梢姲似毂丶追雷o的優(yōu)越。 這是由于八旗早期耕戰(zhàn)一體,壯丁披甲就是戰(zhàn)士,卸甲即是平民。所以八旗兵都是自己準備鎧甲、兵器以及戰(zhàn)馬,所以有一定經(jīng)濟條件的旗兵都會給自己準備精良的鎧甲。 另外八旗重步兵也是很強悍的存在,清初重步兵組成了八旗兵的主力。主要原因是滿洲起家地區(qū)以山地為主,不利于騎兵作戰(zhàn),反而利于重步兵作戰(zhàn),所以馬匹更多時候反而是步兵的代步工具,畢竟身披重甲非常耗費體力。 另外,人們往往愿意夸大騎射的作用。實際上騎射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因為騎射僅僅能起到騷擾作用,因為騎射不如步射穩(wěn)定,所以騎射手不如步射手那樣能夠穩(wěn)定瞄準,所以騎射的作用更多時候是騷擾,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重騎兵沖鋒。 同時,由于八旗擁有重步兵,所以在對付明軍的工事時候往往更好用,因為重步兵可以憑借優(yōu)良的防護發(fā)起沖鋒,搬開工事的拒馬、鹿角等障礙物,并且同明軍肉搏,在明軍的防線上打開缺口,之后就是大軍沖鋒,徹底粉碎明軍的抵抗。如果明軍抵抗過于激烈,可以來一波騎射騷擾明軍,給己方步騎兵爭取機會。 最后需要強調(diào)一下八旗火器部隊,努爾哈齊時期就將繳獲的火器分發(fā)放給擺牙喇兵,而且規(guī)定各個牛錄必須要準備槍炮盾車等裝備。而且在技戰(zhàn)術上,八旗更高一籌。 如近攻遼陽東門,賊來止七百人,車載大銃,我川兵千人逆之。賊發(fā)虛銃二次,我兵不損一人,因而直前搏戰(zhàn)。迨至二三十步,真銃齊發(fā),我兵存者七人而巳。夫假銃誘敵近而后發(fā),則勢險節(jié)短,此用器要術,臣嘗密與諸將吏言之,不謂賊巳暗合,患皆在于怯也。若我兵則初見敵塵便巳發(fā)銃,無一中者,敵近則委而去之,兩者巧拙何如也。 這是徐光啟吐槽的,八旗火器手可以在距離敵軍只有二三十步的時候齊射,而明軍只會遠遠的放槍。這說明八旗兵有更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以及嚴明的紀律,同時也保證了八旗兵的技戰(zhàn)術遠強于同行。 在八旗獲得了紅衣大炮之后,由于滿洲大汗對炮兵以及工匠更為重視,甚至有明朝重金培養(yǎng)的炮手以及鑄炮工匠集體反水投了滿洲人的案例。從此之后八旗火器部隊逐漸超過明朝,滿洲人擁有了東亞大陸最強的火力。 全文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