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的曼城, 素有“棉都”(Cottonpolis)之稱, 更是贏得“世界工廠”的美名。 然而,工業(yè)化過快 卻給這座城市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那么曼城是如何扭轉局勢, 走上轉型發(fā)展之路的呢? 讓我們在Echo的引路下, 走進曼城, 感受工業(yè)風與馬卡色的碰撞吧!省錢 
 悅旅達人 Echo 在英國留學和工作6年,喜歡探訪鄉(xiāng)村和古跡,致力于研究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在一家英國公司從事市場營銷工作。 業(yè)余時間,我愛追英劇, 最開始看到《南方與北方》劇照的時候, 我還以為那漫天飄揚的, 映襯著男女主角黑色大衣的白色飄飄是雪花。 心想:“這么浪漫,一定要看”。 
 
 白色飛舞其實是棉紡廠的棉絮。 在棉紡工業(yè)領域, 曼城是不可忽略的城市之一。 但過快的工業(yè)發(fā)展, 使得曼城飽受環(huán)境污染的困擾, 漫天飛舞的棉絮,常年籠罩的濃煙, 布局混亂的建筑...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曼城走上轉型發(fā)展之路。 曼切斯特政府對城市中心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 通過舊城改造,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城市。 變廢為寶 將廢棄倉庫改造成創(chuàng)意工坊, 教堂變成攀巖墻, 新哥特風的保險大樓搖身一變?yōu)槁灭^... 
 (玻璃材質的現代建筑和上世紀的紅磚倉庫交相輝映) 
 (建造在煤氣廠原址上的小型街區(qū)) 城市遺產公園(Castlefield) 位于市中心的西南角, 是全英第一個城市遺產公園。 閑暇時光, 我喜歡沿著這座公園里的運河散步, 沿河欣賞著這座“工業(yè)革命的搖籃”。 這里至今仍保留著破舊的高架鐵路, 銹跡斑斑的鐵橋和巨型倉庫。 
 (現代建筑與舊城遺產的相互交融,令人震撼不已) 跟著我,沿著運河走下去,便會看到 今天我們重點介紹的Whitworth Locke酒店 Whitworth Locke 酒店 由一個Mill(棉紡廠)改建而成, 比較于其他工廠改建的住所, 它的獨特之處是:它在外面建造了一個陽光棚, 這個陽光棚就是酒店正門入口。 透明的天頂設計,你一抬頭就能看到, 紅色的裸墻和湛藍的天空, 不得不說這個色彩搭配非常有設計感。 
 (透明天頂設計的陽光棚) 曼城的酒店, 必須要體驗的就是工業(yè)風loft式樣, 如果再加上馬卡龍色的墻面和家居設計, 就成了網紅打卡必備之處。 
 (co-working space共享式辦公空間) 踏在灑滿陽光的地面上, 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這家酒店,喜歡直接保留原先的地面結構。 只做清掃,不做改建,不做地板, “就地搭建”,既環(huán)保又獨特。 
 
 
 色彩上,低飽和粉的墻面顏色, 大地色的綠沙發(fā),一整面墻是大窗戶, 非常明亮,景物自帶濾鏡, 坐在里面,想不自拍都難。 
 
 一進屋,我就想把整個設計搬進自己家。 空間不大,很符合現代都市的居住現狀, 加上有個人品味的室內設計, 就是一間溫馨小屋了。 
 (陽光灑進會客廳,在這讀書看報,愜意人生) 
 (房間里的一塊大落地鏡,可供我們梳妝造型) 
 (走進舒適的臥室,坐在編織藤椅上,閉目緩解旅途中的疲憊) 我臨走時,和前臺小姐姐艾米麗說, “我很喜歡墻的馬卡龍色調,很特別?!?/span> 這時候,我又看到她身后的一本書 Flower Colour Guide《花色指南》, 于是借來看了一會兒,才舍得走。 
 那本書里,花的顏色各種各樣, 很有質感,很像這里墻面的顏色, 我卻又聯想起家人經常給我做的彩色餃子, 把蔬菜汁放到餃子面里, 做成帶顏色的餃子皮, 熱騰騰的,有溫馨的味道。 你要是比我小資一些, 就往馬卡龍色方向想吧 …... 后記: 在曼城的日子, 我仿佛是真實生活在這座城, 而不是旅游般的走馬觀花。 曼城的街頭, 古樸的紅磚樓, 時間留下的印記。 輕叩每一幢紅磚樓, 似乎背后都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歷史,賦予了曼城靈魂, 也滋養(yǎng)了這座城市的根。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