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說到一個皇帝的時候,往往都是有著很多的稱呼的,除了他們各自的姓名之外,還有著謚號、廟號和年號的稱呼,看到這些不一樣的稱呼,真的簡直讓人們有著一種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了,那么該如此區(qū)分皇帝的廟號、謚號和年號呢?其實這個是很簡單的,下面我們就去看看吧! ![]() 我們看來看看這個廟號,這個說白了就是古代的時候,這個皇家都是要有一個廟來供奉這些祖先的,那么不能夠直呼姓名的,所以也就給這些皇帝上一個廟號,這個廟號很簡單,只有兩種,那就是“祖”或“宗”,一般開國的君主要稱為祖的,而其他的帝王就是宗了,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些說法就是這樣規(guī)定的,像“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開疆拓土曰祖,守業(yè)有成曰宗”,像我們都知道的漢高祖、唐高祖甚至明太祖這些都是開國的君主的廟號,而唐太宗、宋太宗這些都是非開國君主的廟號了。 ![]() 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的廟號才會稱“祖”,而之后的所有皇帝都稱“宗”,但是也有著一些特例,明朝有兩個“祖”,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清朝有三個“祖”, 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福臨以及清圣祖玄燁。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算是開疆拓土,所以稱祖沒有什么問題,順治帝是入主中原后的第一個皇帝,也是開疆拓土,所以稱祖也沒有問題,而康熙帝在位期間收臺灣、驅沙俄,也進一步開疆拓土,確立了中國版圖,所以稱祖也是情理之中。 ![]() 而謚號是一個帝王在去世之后,這個繼任的君主和大臣們根據(jù)皇帝的一生的功過,給與一個蓋棺定論的評價,這個謚號自然也就分為“褒謚”和“惡謚”了,當然也有著一些中性的謚號,這個褒謚比如像漢文帝、漢武帝這些都是,而惡謚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隋煬帝了,至于中性的謚號,比如殤帝這些。 ![]() 而年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都是要改元的,在明朝之前的時候,這個年號更換的臺頻繁了,所以人們也就不會用年號稱呼皇帝,而明清皇帝基本上都是一個年號的,所以人們也就這樣開始用年號稱呼皇帝了,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萬歷皇帝、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些都是年號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