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姚阿江
南太湖大道照片
湖塘路照片 南太湖大道的前身是太湖大堤,于1982年冬季筑成。1995年春天,在太湖大堤泥路路面的基礎上修建了柏油路面的公路。七都段叫環(huán)湖公路,廟港段叫沿湖公路。長23.5千米(延伸至吳江56.8千米),路面寬7米。2013年9月經蘇州市吳江區(qū)人民政府批準環(huán)湖公路沿湖公路更名為南太湖大道,作為現(xiàn)今地名錄入國家地名資源庫。次年,南太湖大道又進行全面改造,橋梁路基再加高加寬,以“高速公路”的規(guī)格鋪就柏油路面,集交通、水利、環(huán)保于一身,成為太湖“泄洪走廊”中的一堵堅壁。 南太湖大道是湖塘一景,“天堂”通衢,也是維系在浦江源頭溇港圩田中的一條“金腰帶”。湖塘人都說,南太湖大道如娉婷的少女,越長越好看,越長越成熟。車道寬闊大氣,潔面如鏡,平坦如板,幾乎看不出上下坡。兩旁色彩絢麗,層次分明,濕地風光,原版風貌。各式的車輛在這路上來來往往,勞斯萊斯、賓利、保時捷、奔馳、寶馬、凱迪拉克……車路相照、車路相襯、車路相映成了特有的風景。 仿佛太湖母親所賜的一個碩大木梳,南太湖大道還梳理了36溇72港七都段條條碧流,使溇港活水融通靈動,注入湖塘人的心田。 湖塘人都說,南太湖大道如健壯的少男,越長越強大,越長越壯實。助力城市化進程、給力社會轉型。像是借來了豬八戒的“釘耙”并放大,耙通了整個湖塘地區(qū),鎮(zhèn)道、村道隨之出現(xiàn),與“新湖塘路”相連,南太湖野鴨灘從此不再閉塞。人們出行、進貨、下田、上街、串村、賣地貨都用各種車輛,連老人們去茶館喝早茶也騎著黃魚車了。沿途設立公交車站,開通公交線路。年輕人上車投兩塊硬幣可乘到終點,老年人和小孩子上車一刷卡,只要聽到“免費卡”或“對折卡”或“學生卡”的聲音后,就找個位置坐,一路觀光前行。 如今,保護、開發(fā)和重修古湖塘路大行動全面展開,七都段湖塘路上的古橋得到了全面保護,湖塘路沿途可修復、可恢復的文化實體展示全部納入規(guī)劃,有序實施。老太廟恢復提升,古宅孫本文故居重建,養(yǎng)鵝浜景點建設高品位收官,粧橋、南粧橋、丁家港塘橋、眾安橋、儒林塘橋、聚福橋、甫里橋、更溪橋和獅子橋等數(shù)十座古橋修繕提檔,“老湖塘路”路面拓寬并硬化等大小實事工程高質量完工。 南太湖大道伴隨著新時代,青春煥發(fā)。新的大道與老的塘路互補、互培、互濟,把湖塘的時空也拉近了,呼應了大都市的合作共贏。出于興奮和喜歡,人們把南太湖大道、湖塘路約定俗稱為一“道”一“路”。 這一“道”一“路”,像兩條龍,齊頭并進,蜿蜒在南太湖岸線上,共棲、共存、共榮,相隔最近的地段不足50米,一只養(yǎng)鵝浜,南岸就是湖塘路,北岸就是南太湖大道。 這一“道”一“路”,輩分有別,作用不一,但都是大路、官路和塘路。盡管是“忘年交”,卻“情同手足”,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弟兄路和姐妹路。 這一“道”一“路”,并肩攜手,筑夢湖塘,孕育出亨通濕地公園、七都濕地公園、南公堤、太湖濕地公園、浦江源風景區(qū)、太湖大學堂、老太廟文化廣場、太浦河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和太湖迷笛營等文化旅游景點,助推和豐富了“精致小鎮(zhèn),從容七都”在“全域旅游新形象,創(chuàng)新有序新發(fā)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2019-05-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