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繇幼時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曾與叔父鐘瑜一起去洛陽 ,途中遇到一個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鐘繇相貌,便對鐘瑜說:“這個孩子面相富貴,但是將有被水淹的厄運,請小心行走?!苯Y(jié)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過橋時,鐘繇所騎馬匹突然驚慌,鐘繇被掀翻到水里,差點被水淹死。鐘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話應(yīng)驗,便越來越欣賞鐘繇,供給他錢財,使他專心學(xué)習。 后來,鐘繇被察舉為孝廉,任尚書郎、陽陵縣令,因病離職。又被三府征召,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當時,漢獻帝在西京長安,大將李傕、郭汜等專權(quán),阻斷了獻帝和關(guān)東的聯(lián)系。 初平三年(192年),兗州牧曹操任派遣使者至長安上書。李傕、郭汜等人認為:“關(guān)東想自立天子,現(xiàn)在曹操雖然派使者來,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庇谑巧套h扣留使者,拒絕接受曹操的誠意。鐘繇勸李傕、郭汜等人說:“當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轄制一方,只有曹兗州是心里想著王室,如果拒絕他的忠誠,這不是符合將來愿望的辦法。”郭汜等人因為鐘繇的這番話,加以優(yōu)厚地報答,從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漢帝取得聯(lián)系。之前,曹操已多次聽謀士荀彧稱贊鐘繇,又聽說他勸說李傕、郭汜二人幫助自己的事,于是對他充滿渴盼。 鐘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其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張懷瓘《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乃過于師,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秦、漢以來,一人而已?!彼麑懙米詈玫氖强瑫?,《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p> 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并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yīng)時代潮流,善于學(xué)習民間出現(xiàn)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xué)習,善于思考與鉆研。 據(jù)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說:蔡邕受于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wèi)夫人,衛(wèi)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鐘繇的書法理論,散見于有關(guān)書論內(nèi)。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guān)于用筆方面的論述。 衛(wèi)恒《四體書勢·隸勢》載鐘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益蜀)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郁勞云市”,此語見于《初學(xué)記》,內(nèi)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觀鐘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jié)構(gòu)等。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fā)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云:“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辩婔碇?,許多書法家競相學(xué)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后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chuàng)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 總而論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又與東晉書圣王羲之被人并稱為“鐘王”。對于漢字書法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險冒寒。臣以無任,不獲扈從,企仰懸情,無有寧舍。即日長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將軍運田單之奇,厲憤怒之眾,與徐晃同勢,并力撲討。表里俱進,應(yīng)期克捷,馘滅兇逆。賊帥關(guān)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憙,喜不自勝。望路載笑,踴躍逸豫。臣不勝欣慶,謹拜表因便宜上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東武亭侯臣繇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