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經的針灸治療,有3個穴位,臨床我經常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 
 這3個穴位,自認為在治療痛經上,特別是急性發(fā)作的時候,其效果簡單高效,令人滿意。 
 以上3穴分別是,大陵穴、十七椎、董氏奇穴的婦科穴配還巢穴。 
 大陵穴 
 大陵穴位置掌側的腕橫紋的中點,為什么取大陵穴可以治療痛經? 
 其實道理很簡單,根據(jù)取類比象的原理,手掌可以看成是人體的軀干部位,因此手背等于軀干的背側,那手掌心就是軀干的腹側。 
 大陵穴的位置就是肚臍下的小腹部,即痛經發(fā)作時最常見的疼痛位置。 
 因此,取大陵穴可以治療痛經發(fā)作時的小腹部疼痛。 
 此穴在針刺方法上與常規(guī)大陵穴刺法有所不同。進針點在大陵穴下0.5-1寸的位置,若痛經發(fā)作時多能在這附近找到明顯的壓痛點,取壓痛點下針,斜刺進針與掌面成20-30度,深度1寸左右,針尖向著中指。 
 至于扎左邊還是右邊?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 
 你可以根據(jù)男左女右,取右邊。也可以對比兩邊的壓痛點,取最明顯的一手。也可以雙手都進針。 
 當然,最好的效果的是,一手取大陵穴,另外一手取經外奇穴的腰痛點。因為很多時候,痛經多伴隨著腰酸的癥狀,腰痛點就兼顧了腰酸,而且一手取陰經,另一手取陽經,可以從陽引陰,又能從陰引陽,達到陰陽平衡,面面兼顧。 
 其實,利用類似取類比象的機理去治療痛經,還有一穴叫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的腓腸肌上,小腿又名“腳肚子”,“腳肚子”對“腹肚子”,因此能治療痛經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硬用經絡的理論去套機理,可能永遠都想不明白為什么承山穴可以治療痛經,雖然硬套也不是不可以,但往往是牽強附會的,可以說的服別人但不一定說的服自己。 
 承山穴治療痛經,我臨床用的很少。因為,在我這里,痛經時能想到過來針灸的女生,多已經痛的很厲害了,止痛藥都不管用了。強烈的疼痛會讓腹肌明顯痙攣,她們躺在床上多像蝦米樣的蜷著,更不用說俯臥位趴著,根本做到。所以,承山穴用的機會也就不多了。 
 十七椎 
 十七椎屬于經外奇穴,位于腰骶關節(jié),即腰5和骶1之間。 
 一般有痛經的女生,沒來月經時,在此穴上按壓也多會有明顯的酸痛感。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按壓十七椎來初步判斷患者是否有痛經或者其他婦科疾病。 
 十七椎的針刺方法是直刺深刺,進針后會穿過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直到阻力很明顯并且進不下去,然后做輕度的上下提插搗刺的手法,這時針感會很強烈,往往會伴有往小腹部的傳導感。 
 董氏奇穴的婦科穴配還巢穴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穴位,而是兩個穴位的組合配穴。婦科穴位于大拇指的尺側,共有兩穴,還巢穴在無名指中節(jié)中點的尺側。 
 婦科穴配還巢穴,在董氏奇穴理論中,是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主穴,包括不孕不育,因此治療痛經也不在話下了。 
 臨床上,我經常一只手取婦科穴,另一只手取還巢穴,用5分的小針扎,總共就三針。留針15分鐘左右,很多就能緩解下來,簡單好用。 
 以上三穴,臨床驗證,每一穴只要單獨使用就很好使了,沒必要三穴全扎上。 
 到這里,關于痛經,再多說幾句。 
 以前,一位老師跟我說:“痛經嘛,簡單,秒殺?!?/p> 
 我問:那請問取什么穴? 
 師答:氣海,關元,中極,子宮等腹部諸穴,配上足三里,血海,三陰交,地機等穴,加上腹部溫灸。不行就扎后側的八髎穴,配合溫灸。 
 我相信該老師說的是真的,她的方法在療效應該沒有問題。畢竟人家也行醫(yī)不少年頭了,早就驗證過不少案例了。 
 若在月經前一周,我會像老師這么扎2-3次來調理痛經的問題。但是,真正痛經急性發(fā)作的時候,我就很少這么弄,也許偷懶吧,或者想表演,因為用痛經123穴已經很高效了。 
 其實,我明白高效只是在快速止痛上,后期的整體調理,徹底治療痛經這個病,只靠這三穴是不夠的,后期該怎樣扎還是要怎樣扎,這個偷懶不了。 
 法無高下,隨機應變吧。如果想表演,用上這三穴完全能滿足自己的表演欲。 
 又有某些患者,覺得消費一次卻只扎一兩針,即使有效了,也是性價比不高,心里堵得慌,不爽。 對于這些患者,就踏踏實實地用那位老師的那一套,給患者在治療上得到更多滿足感,也算是心理療法吧,患者心里得到安慰,療效也加倍,呵呵。 | 
|  | 
來自: 百會caceti7wm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