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湖南衡山群峰。衡山又名南岳、壽岳、南山,為中國“五岳”之一,位于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亙于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于衡陽市南岳區(qū)、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被當地尊稱南岳圣帝。
圖為陜西華山。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華山君神。
圖為安徽黃山腳下。黃山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在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圖為安徽九華山。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至今保留著乾隆御賜筆金匾“東南第一山”。在古時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寶年間(742(壬午年)~756)改名九華山。九華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道場。
圖為江西廬山云海。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地之一。這里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圖為山東泰山十八盤。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部,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泰山一直有“五岳獨尊”的美譽。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圖為山西五臺山菩薩頂。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