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潘飛翔 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 達摩 立軸 水墨紙本 達摩 佛像圖 佛像神情安然飄逸,衣紋用筆粗獷古拙,身后背景以其獨特的書法來完成。 新穎的構(gòu)圖及勁道的筆力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 羅漢圖 立軸 羅漢像 羅漢 立軸 水墨紙本 1722年作 羅漢誦經(jīng)圖 款識:菩薩泉上銀色云,樹枝不動風(fēng)有聲,喃喃口翻貝葉經(jīng)。此十六羅漢第一尊也。清夏無事,藝牛頭香,凝神圖之。俟寄智能白業(yè)人。苓龜晨吸,杞狗夜吠。赤佛域著靈之多寶林中,遇之遇之,未足奇也。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上休日裝成立軸七十六叟金農(nóng)又記。薦舉博學(xué)宏詞杭郡金農(nóng)圖畫。印鑒:金農(nóng)(朱文)、心出家盦粥飯僧(白文)、金吉金?。ò孜模?/font> 金農(nóng)畫佛已近暮年,于此道自視頗高,曾言:“余畫諸佛及四大菩薩、十六羅漢、十散圣,別一手跡,自出己意,非顧陸謝張之流,觀者不可以筆墨求之,諦觀再四,古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縱觀金農(nóng)畫作,梅竹花卉、人物佛像,造型奇古,涉筆質(zhì)拙,孤詣獨絕,盡脫時流習(xí)氣,或許為其酷嗜金石的審美趣味介入所致,正與乾嘉樸學(xué)崇古尚拙的理念并足等觀。金農(nóng)之畫以瘦如饑鶴,清如明月,崛如虬龍的畫風(fēng)獨步藝林而享譽后世。此幅《羅漢誦經(jīng)》氣息淳古,構(gòu)境別致,安詳真樸,空靈深邃。紅衣羅漢背向端坐于高樹之下,虔誠誦經(jīng)。人物之上大幅空白,襯托空寂境界。古樹盤郁,表達神思幽謐。雖不見眼目,端坐捧讀之態(tài)與凝慮涵和之姿,亦顯其悟通、達其性靈。觀者猶如身臨其后,恐?jǐn)_專注凝思之妙境。金農(nóng)以簡括之筆勾畫羅漢,注重筆墨情趣的表現(xiàn),古拙筆法與松秀墨色,施以沉靜紅色,使之與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相調(diào)和,耐人尋味之際,或可想見金農(nóng)作畫之前,清齋禱告,盥沐熏香之虔誠,執(zhí)筆敬寫,極盡莊嚴(yán)之神情。畫中題款與長跋遙相呼應(yīng),相得益彰,行書題記專用扁筆,兼有隸楷體勢,敦厚方樸,結(jié)體側(cè)錯落,姿媚橫出,寓愚拙蒼莽于含蓄平和之中,章法似密不透風(fēng),若羅漢身后之障壁,斷絕塵世紛擾,亦使囂壤俗庸,于超塵脫俗、空寂澹宕之境界,始望之則裹足不前,繼而肅然起敬,頂禮膜拜。 得悟圖 壽佛像 長眉羅漢戲猿圖 杖錫摩陀尊者 坐佛 山僧叩門圖 觀音圖 菩提古佛圖 佛像是金農(nóng)中年之后常畫的題材。他曾在《冬心畫佛題記》說:“余年逾七十,世間一切妄念,種種不生,此身雖屬穢濁,然治清齋,每當(dāng)平旦,十指新沐,熏以妙香,執(zhí)筆敬寫,極盡莊嚴(yán),尚不叛乎昔賢遺法。世多善男子,愿一一品之,永充供養(yǎng)云?!闭f明了他畫佛的原因。本幅畫面是在菩提樹下端坐一尊古佛,面相清矍溫和,頗有五代貫休羅漢遺風(fēng)。古佛面部五官刻畫得生動、傳神,人物動態(tài)自然,悠然而善思。古佛及菩提樹等配景,均以作者所特有的筆法完成,筆力瀟灑,線條凝重剛勁。金農(nóng)曾在乾隆元年(1735)薦舉博學(xué)鴻詞落選,入京未試而返。后以賣畫長期居住揚州的三祝庵、西方寺等地,至衰老窮困而死,終身布衣,生活清苦。本幅作品作于他辭世前一年,未嘗不是他心境的寫照。 金農(nóng)(1687-1764),清代著名畫家,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jīng)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揚州。 平生未曾做安,性好游歷,“足跡半天下”。嗜奇好學(xué),工于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并精于鑒別。書法創(chuàng)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收藏的金石文字多至千卷。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薦舉博學(xué)鴻詞不就,五十三歲后才工畫。 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初畫竹,繼畫馬,畫佛像,畫梅更能獨創(chuàng)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biāo)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述有《冬心詩鈔》、《冬心隨筆》、《冬心畫梅題記》、《冬心畫馬記》、《冬心雜著》等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