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 古運河,老橋頭,老店餅香 千年古運河悠悠,流淌過古鎮(zhèn)塘棲。在塘棲段的運河之上,飛架著一座七孔橋,這是江南四大明代石拱橋之一——廣濟橋。 作為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保存至今規(guī)模最大的薄墩聯(lián)拱石橋,古老的廣濟橋那斑駁的印記見證著塘棲古鎮(zhèn)的興衰沉浮。 在廣濟橋的橋頭,有一座兩層小木樓,那就是塘棲老字號“法根糕點”的所在地。 在老店的二樓,李法根擺開架勢,準備給我們制作麻酥糖。 作為江南的傳統(tǒng)糕點,麻酥糖是我小時候的最愛,尤其是里邊嚼勁十足的麥芽糖讓人百吃不厭。 案板上就放著兩樣食材,麻屑粉(芝麻粉、面粉、糖按比例調(diào)配)和麥芽糖,還有兩樣簡單的工具,李法根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起來,這樣的流程他已經(jīng)做了四十年。 不一會,一排排麻酥糖制作完成,我拈起半塊放進嘴里,沒錯,就是這個味道。 匚 杭州大伯大媽的最愛,這是小時候的味道 李法根從15歲開始跟隨父親學手藝,每天凌晨起來生煤爐,打雞蛋,切云片糕。按他的說法,“這就是童子功”。 當我看著他蒙上眼睛,拿起一把類似屠夫用的厚背斬肉刀,稍一醞釀后運刀如飛,一口氣切完了一條云片糕,短短10幾秒的時間,讓人看見了他過往40年在傳統(tǒng)糕點中下的功夫。 李法根自立門戶后,一開始沒什么生意,他的妻子就站在店門口吆喝,賣上一條云片糕就能開心半天。說起剛開店的時候,他一臉的唏噓。 應(yīng)該說真正幫法根糕點打開市場的,還是從杭州到塘棲的342路公交車。不少來塘棲買新鮮蔬菜的杭州老人,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他的糕點,好吃、便宜,頓時一發(fā)而不可收。 這一盛況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在往來塘棲的公交車上,總有專程到塘棲買菜,順便買些法根糕點的大伯大媽,每人拎著七八斤十來斤的糕點,不少是左鄰右舍或親戚同事讓捎帶的。
“餓煞餅”、“香蕉酥”、“小桃酥”、“橘紅糕”、“重麻酥”、“太子餅”、“枇杷?!薄阕阌袔资N,從口味到包裝,都仿佛停留在80年代。李法根至今還記得有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對他說:“這就是我小時候吃的味道?!?/span>
匚 小糕點,有大文化 在塘棲一帶,逢年過節(jié),晚輩都要給長輩送麻酥糖。而到了立夏那一天,外孫、外孫女都要到外婆家住一天,老人還要做立夏餅給孩子吃。
還有清明的團子、端午的綠豆糕、中秋的月餅和重陽的重陽糕,這一樣樣糕點里無不包含著江南水鄉(xiāng)的鄉(xiāng)風民俗。而這些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糕點文化的影響始終根植于李法根內(nèi)心深處。
李法根說過,再老的老字號也要創(chuàng)新。所以他的店鋪推出了不少時髦新穎的中式點心,不但是“老杭州”的心頭好,也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新網(wǎng)紅”,他的小桃酥更是成為網(wǎng)絡(luò)爆款,月銷160萬個。
但是,李法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做的是傳統(tǒng)糕點。在這些傳統(tǒng)糕點里,有著本地習俗,有著傳統(tǒng)文化,更有著許許多多杭州人兒時的記憶與情懷。
|
|
|
來自: 昵稱453265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