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網上很熱的一則新聞, 就是“六六地域黑事件”: 知名作家、編劇六六, 在微博上說了這么一件事情: “在機場等候登機, 我往一個空位走去, 忽然看到一個女人狂奔過去搶坐下來, 我于是走到背面正要坐, 她忽然扔來一個包在座位上, 喊‘介旮瘩有淫了’……” 六六非常非常生氣, 于是在微博上發(fā)泄說: “自打仁濟醫(yī)院出現某地碰瓷式就醫(yī)后,對某三省不知為何如此捏鼻?!?/p> 六六雖然說的是“某三省”,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她說的就是“東三省”。 因一個人而歧視所有東北人, 六六的這種遷怒行為, 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憤怒: “我在上海還遇到過隨地吐痰、開車亂占道、轉彎不打轉向燈的…… 我能把江浙滬都帶上嗎? 你這要是在國外遇到這樣的同胞, 是不是都不敢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p> 今天,我就來說說“遷怒”。 遷怒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情, 隨便舉一個例子: 一個老板在業(yè)務談判中受了委屈, 于是轉身就把火撒在一個員工身上。 員工被批評后心里窩火, 于是回家就開始找老婆的茬。 老婆被找茬后心里不爽, 于是把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沒有地方可撒氣, 于是把一個玩具給砸了。 ………… 這樣的遷怒行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昨天母親節(jié), 看到一個男人帶著兄妹倆散步, 不知道什么原因, 男人接完電話后情緒就不好了, 于是開始責罵小男孩。 結果小男孩一轉身, 就給了妹妹一巴掌。 看吧,連小孩子也這樣。 遷怒能帶來什么好處呢? 想了想,好像沒有。 遷怒會帶來什么壞處呢? 想了想,至少有三方面。 一是容易傷害自己或者損壞物品。 上周看到一件事情: 一個年輕女子停車時, 沒看到一個很矮的石墩, 導致停車時車身被擦傷。 她怒不可遏, 沖著石墩就是狠狠一腳, 結果石墩一點事沒有, 她反而把自己的腳踢傷了, 在那齜牙咧嘴、跳來跳去。 前幾天,歌星蘇醒看歐冠時, 因為喜歡的球隊巴薩輸了, 他非常難過和生氣, 飛起一腳就把電視機踢壞了。 結果第二天他沒電視看了, 就去把朋友的電視搬到了家里: “爸媽明天來北京, 張遠去外地了,我倆住一個小區(qū), 我把他家電視搬過來先給爸媽看兩天 ?!?/p> 這是何苦來著。 遷怒有什么壞處呢? 二是很容易傷害到家人。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到位: “為什么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 比較輕的遷怒, 傷的只是家人的心。 但是嚴重的遷怒, 可能就會要了家人的命。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新聞, 一對夫妻因為瑣事吵架, 丈夫怒不可遏, 就把一腔怒火發(fā)到了孩子身上, 結果一對雙胞胎嬰兒被摔死了。 還看過一則新聞: 揚州37歲的男子裴某, 與一女子相戀準備結婚, 但女方提出索要彩禮。 男子拿不出彩禮, 女方就提出分手。 于是男子就遷怒于父母, “都怪你們沒本事?!?/p> 他越說越生氣,最后竟然殺死了母親。 遷怒有什么壞處呢? 三是很容易傷害其他陌生人。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的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吧。 這個事情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一位女乘客因為沒注意報站, 于是就坐過了站。 坐過站后她心頭不爽, 于是就遷怒于司機, 用惡語不斷攻擊司機。 男司機不服,還嘴。 于是爭吵不斷升級, 女乘客走到前面, 用手機襲擊男司機頭部, 男司機右手放開方向盤進行還擊, 最后車輛失控,墜入江中。 公交車坐過站, 多小的一件事啊, 但就是因為遷怒, 就葬送了15條生命。 “1人錯過一站,14人錯過后半生?!?/p> 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 有百害而無一益, 遷怒是最低級的負分行為。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 院里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句話: “既已成為事實,只能如此。”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 即是說:如果這個事情已經是事實,我們不能改變它,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它。 我們這一生中, 會遭遇很多不順心的事情, 家庭的,工作的,事業(yè)的,情感的。 當這些不順心之事降臨到我們身上時, 我們要學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再改變嗎? ●糾結于此事能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遷怒于別人能不能把結果變得更好? 若答案是否定的, 那“接受”和“不遷怒”就是最好的選擇。 遇到不順心之事, 不遷怒他人, 不僅是一種高級的教養(yǎng), 更是一種高級的能力。 最后,我講一個踢貓效應吧。 有一天,老板罵了員工老王。 小王很生氣,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 妻子莫名其妙地被老公找茬, 覺得窩火,就狠狠踢了一腳自家的貓。 貓無端被踢,就沖出家門躲災。 沖到外面,正遇上一輛汽車, 司機為了避讓貓,一個緊急大轉彎, “嘭”一聲撞上一個放學回家的小孩。 而這個小孩,恰好是老王的兒子。 這就是所謂的踢貓效應——人遇到不順心事情的時候,如果不能控制好情緒,就會引發(fā)一系列惡性事件,最終引發(fā)“禍不單行”。 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比如去年我表弟騎車上班, 不小心把一個行人給撞了, 賠償五千后,他心情就不爽了, “這事怎么就讓我趕上了。” 他心不在焉,導致當天加工的產品合格率只有50%, 于是便被主管給扣了工分, 扣了工分,他心情更不爽, 第二天上班時,又把手弄傷了。 你看,“禍不單行”就是這么發(fā)生的。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 “生活中的10%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 另外90%由你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p> 所以,我們還是爭取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成年人吧——不遷怒,不貳過。 讓所有的事在10%上停下來, 不要讓它蔓延成另外的90%。 |
|
|
來自: 九霄環(huán)沛 > 《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