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 元妙觀位于福建莆田城區(qū)內(nèi),梅園東路與北大北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還有多座殿宇,其中三清殿最早,建于北宋時期。 【三清殿內(nèi)部】 根據(jù)三清殿脊槫明崇禎年間留下的題記,三清殿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修,雖然后代又有過多次修繕,但今天的三清殿主體部分保存較好,根據(jù)其結構看應是大中祥符八年重修后的產(chǎn)物。 【三清殿題記】 明清的修繕在三清殿外圍加了一圈副階,整個大殿被包在了里面。 三清殿面闊三間,進深有八架椽,梁架采用四椽栿對乳栿用四柱的結構。 【三清殿梁架】 【三清殿梁架】 柱頭只有闌額,沒有普拍方,柱頭鋪作是七鋪作雙抄雙昂,另外用了很長的昂形耍頭,昂和昂形耍頭的后尾壓在內(nèi)槽華栱之下。 【三清殿柱頭鋪作,后代改造鋸掉第二跳華栱,用以安裝抱廈的橫梁】 【柱頭鋪作】 【柱頭鋪作】 【柱頭鋪作后尾】 補間鋪作每間一朵,也是七鋪作雙抄雙昂,櫨斗并非直接落于闌額,而是在下面墊了個薄薄的駝峰,里轉五跳華栱抵于下平槫下。 【補間鋪作】
【補間鋪作】
【補間鋪作下面墊有駝峰】
【補間鋪作下面的駝峰】 主梁四椽栿之上以駝峰托平梁,平梁上邊沒有像大多數(shù)北方建筑那樣采用叉手,而是用了一個枓栱組合托脊槫。
【四椽栿以上的結構】 內(nèi)槽扶壁栱壯觀,四層隔架三層栱。
【扶壁栱】
【扶壁栱】 后代改造外圈抱廈時鋸掉了柱頭鋪作的第二跳華栱外轉部分,用以安裝抱廈的橫梁,有多處南方建筑后代增加了抱廈,比如寧波保國寺和維修前的福州華林寺等。
【山面后代接出的部分】 現(xiàn)存的七座唐代建筑都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北宋時期的建筑還有四處,除了莆田元妙觀外,還有浙江寧波保國寺、福建福州華林寺和廣東肇慶梅庵。
【2015.12.01到訪莆田元妙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