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為綱,大量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廣識博聞,學會寫作,已是當今成人和青少年獲取堅實文化底蘊的必由之路。何處去?祖國大好山河,無處不景,然而最有文化底蘊、華夏文明之始,貫穿華夏文明史達五千年之久的歷史文化圣地,非山西莫屬。請看華夏先祖在這一塊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上的生活軌跡和文明業(yè)績。 火是人類生存進步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羅曼羅蘭的“一團火熄了,另一團火燃起”就揭示了人類文明和火一熄一燃的關系,而人類人工取火最早的考古證據就在180萬年的山西。 華夏民族的最早始祖“三皇五帝”、堯、舜、禹,也都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 素有“堯都”之稱的平陽(即今之臨汾)附近陶峙發(fā)現的“堯都遺址”,雄辯地證實了古帝堯的存在和“堯都平陽”的歷史真實。 接下來的“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也都無不是山西晉南這塊富饒的盆地上曾經的歷史:堯、舜、禹的老家,原來都在這里!類似“南風歌”的遠古歌謠,似乎縈繞至今。 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朝代——夏——是如今這里的往昔(夏縣)。 古今豪言壯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這里“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讓氣概。 “唇亡齒寒”的古事,千年百代,而古道猶存。 伯樂相馬、三豕渡河、秦晉之好、遼東白豕等成語典故,見證著華夏文化的豐富斑斕。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最終給這里的首陽山留下了“幾根瘦骨頭支撐天下,兩張餓皮膚包括古今”的歷史佳話。 介之推的“割股奉君”,晉文公的“足下”懷念,以至延續(xù)至今的華夏重要傳統節(jié)日“清明節(jié)”演繹在這里,裝點著今日介休綿山的美麗。 周成王的“桐葉封弟”是山西省會太原著名旅游景點“晉祠”的文化支柱。 世界上最具文化內涵、最為吉利、最能表達人類思安思治愿望的都市名字大同(《易經》“大有”“同人”兩卦首字之合)是名副其實的古今重鎮(zhèn)。 全國三大石窟之一“云岡石窟”、世界著名危險建筑“懸空寺”、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世界三大奇塔之一高度超過比薩斜塔的“應縣木塔”、佛教圣地“五臺山”、楊家將浴血奮戰(zhàn)的金沙灘、土林、中國最大的“九龍壁”等,都是北魏首都大同旅游的世界亮點。 中國現存最為雄偉的古城墻,劉邦保衛(wèi)國土苦戰(zhàn)匈奴的“白登之圍”及中國木偶的誕生,四大美人貂蟬、王昭君的佳話,等等,都是古都大同驚心動魄的往事。 春秋時期多次稱霸被人譽作“晉國天下莫強焉”后被一分為三的晉國也是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的輝煌,給山西留下了使用至今的簡稱“晉”和“三晉”。 (待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