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朝末年的歷史上,有一位馳騁沙場的巾幗英雄,她是國之牡丹。她的盛開讓那段歷史增香生色。這段歷史也因她而極賦予傳奇色彩,為中國女子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她家滿門忠烈,崇禎皇帝為她作詩四首,盛贊她的勇武,鴛鴦袖里握兵符,何必將軍是丈夫。她叫秦良玉,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明朝滅亡后,南明王朝追謚她為“忠貞侯”。 一、夫妻出征,共同破敵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巾幗英雄的傳奇故事,代父從軍的花木蘭、掛帥出征的穆桂英、大唐女將樊梨花、宋朝的抗金女英雄梁紅玉。這些巾幗英雄有的是傳說,有的真實存在,然而她們中沒有一位被正史記載。秦良玉是唯一一位被載入史冊的女將軍。 萬歷二十七年,秦良玉還是一個青春美少婦。當(dāng)時,貴州播州土司、驃騎將軍楊應(yīng)龍叛亂,秦良玉夫妻得到朝庭命令,到貴州播州(遵義市)去平定作亂。 這次出征馬千乘率三千人,秦良玉率領(lǐng)五百精兵押運糧草,與副將周國柱扼守鄧坎。 萬歷二十八年正月二日,叛賊楊應(yīng)龍趁李化龍大軍在營中大擺筵席之機,來了一次夜間偷襲。楊應(yīng)龍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遇到了秦良玉夫妻這對硬茬。秦良玉夫妻不但在反擊中把他打敗,還一直把他打回老家,一口氣攻破了楊應(yīng)龍的七個寨子,讓偷襲的賊兵大敗。之后,秦良玉夫妻又協(xié)助酉陽各路官軍攻取桑木關(guān),大破楊應(yīng)龍,秦良玉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楊應(yīng)龍戰(zhàn)敗死后,秦良玉卻不自報軍功。 二、國之美玉,馳騁沙場 秦良玉因膽智過人,聰慧機敏、擅長騎射,嫻靜文雅,猶如一塊潔白溫潤的國之美玉。她的丈夫被迫害冤死中后,朝廷讓她代替丈夫馬千乘的職務(wù)。秦良玉行軍治兵,號令嚴(yán)明,遠(yuǎn)近聞名,所領(lǐng)軍隊號稱“白桿兵”。她馳騁沙場從不后退,崇禎皇帝寫詩贊之曰,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清軍入侵遼東,朝廷詔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的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得勝而回,朝廷賜秦良玉三品官員的服飾,并任命秦邦屏為都司僉書,秦民屏為守備。 天啟元年(1621年),秦邦屏、秦民屏渡渾河與清軍血戰(zhàn),秦邦屏戰(zhàn)死沙場,秦民屏突圍而出,秦良玉于是親率三千前往,所經(jīng)過的地方秋毫無犯。明熹宗朱由校下詔給秦良玉加二品官員服飾,并封秦良玉為誥命夫人。同年九月,秦良玉設(shè)伏兵襲擊兩河,將敵人的船只燒毀。而后秦良玉分兵守忠州,派快馬帶檄文至夔州將翟塘一帶的賊兵消滅。 天啟二年(1622年),奢崇明包圍成都,秦良玉接到命令前去征討。秦良玉率軍一路進(jìn)攻,勢如破竹,她先攻取了新都,又一路凱歌直奔成都,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之后,秦良玉乘勝追擊,沒有給奢崇明一點喘息之機,率領(lǐng)秦民屏等攻克二郎關(guān)、佛圖關(guān),收復(fù)重慶。朝廷授命秦良玉為都督僉事、總兵官。授官后,秦良玉又乘勢收復(fù)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奢崇明見大勢快去,拔劍自殺,奢崇明之亂被秦良玉徹底平定。朝廷因功多次賞賜秦良玉金幣。 崇禎三年(1630年),清軍大舉進(jìn)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極進(jìn)圍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詔勤王?;实壑煊蓹z于平臺召見秦良玉,賞賜秦良玉錢幣牲畜酒水等,并賦詩表彰秦良玉的功勞?;侍珮O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駐扎。 三、威名遠(yuǎn)播,叛賊膽戰(zhàn) 五代十國的花蕊夫人在《述國亡詩》中寫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在秦良玉的字典里,根本就沒有投降兩個字。她領(lǐng)兵打仗,讓大丈夫自愧不如。她的哥哥秦邦屏、秦邦翰,弟弟秦民屏在沙場上戰(zhàn)死,她把侄子們送上戰(zhàn)場,與敵撕殺,為國效力。秦氏一家滿門忠烈,戰(zhàn)功第一,讓她名垂青史。叛賊們聽到她的名字聞風(fēng)喪膽。 崇禎朝時,秦良玉先是在“己巳之變”中進(jìn)京勤王,并因此事獲得了“平臺召見”和“皇帝賜詩”。古往今來將領(lǐng)被皇帝召見容易,賜詩卻難得,所以回去以后馬家修了一個樓來珍藏此詩。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xiàn)忠領(lǐng)大軍再次進(jìn)犯夔州,秦良玉率軍前往救援,但寡不敵眾,被擊潰。張獻(xiàn)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對部下說:“我兄弟二人都戰(zhàn)死沙場,我一個婦人,受國恩二十年。到現(xiàn)在這種地步,我的余年不多了,但我也敢與賊勢不兩立!”然后,秦良玉又對部屬說:“有投降叛賊的,我滅他九族。”之后,秦良玉分兵守衛(wèi)石砫境,張獻(xiàn)忠到處招降四川土司,卻不敢來石砫。 清順治五年,1648年,急公赴義,不是大丈夫的巾幗將軍秦良玉一生征戰(zhàn),壽終而死,享年64歲。她讓歷史增香,讓江山生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