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羅振宇講了四年了 朋友圈里不少知識IP界的人,有小網紅,有小網紅的粉絲。都在對這個演講各種高論。 競相傳抄的有。到處都能搜到演講全文和PPT。 瘋狂diss的也有。把聽得到的年輕人,跟買保健品的老年人做個類比,足夠陰損。 不屑一顧的也有?!绷_振宇說了4個小時,什么干貨都沒有,道理都是大道理“。 我看了一部分演講,這次不說羅胖講的道理是否靠譜。 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聽了這么多年演講,還是停留在聽道理是否靠譜,故事是否好玩,自己是否爽,這個層級上,那確實也就只能算是聽了一皮毛。 好多人2018年都在懟”知識付費“,說聽半天也沒有什么成長,那不該怪知識付費。 你來聽這些知識付費,一開始就不是沖著”成長“來的,而是沖著”成長感“來的。 跨年演講也如是,如果你是沖著”成長感“來的,那就把聽羅振宇當成聽郭德綱,聽聽段子,開心一下,振奮一下,不挺好??磦€《戰(zhàn)狼2》不也挺振奮的嗎? 但人們非要沖著”成長“,沖著”干貨“來,那還不如…… 不對,羅振宇四個小時的演講,其實干貨累累。 人家從9月份就開始準備,找一堆人討論,收集各種案例,自己背下幾萬字的臺詞,我們覺得沒干貨,是沒找到干貨的點。 我今天就給你把其中的一個干貨講透,讓你從他那兒真學到東西。 ■. 2 職場管理者普遍缺乏的能力 在分析羅胖演講之前,我先插個看似無關,實際有關的事情。 2018年底,我們在某top 10互聯(lián)網公司做培訓,講的是
學員都是企業(yè)管理者,多是管10來人團隊的中層管理者。 期間,我們的”地氣“講師,鵬哥,請這些管理者給小組講述自己的一個職業(yè)觀點,并要證明自己的觀點。 比如:
你可以看到,有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有的觀點就是廢話。但重要的是,他們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持有某個職場的觀點,你會怎么證明? 培訓中,鵬哥跟大家講的最好用的證明方法就是 ”講個觀點故事“ 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某個經歷,按這個觀點行為,就變好了,不按這個觀點,就遭罪了。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成員就更接受、相信。 但是,我們以為一個工作故事很好講,真的到實際中,你去講,就發(fā)現(xiàn),要么兩句話講完,要么啰嗦沒重點,反正不吸引人。 這就是我們培訓中看到的現(xiàn)象。 管理者不會講述職場故事。 一個人的每個觀點,其實背后都有故事。但是如果你講不出來,單單講一個觀點,那難怪手下人不聽。 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就是在教大家如何講一個觀點故事。 ■. 3 看羅胖怎么闡述觀點 4萬字的演講,羅胖通通在闡述觀點,但夾雜在觀點前后的,就是一個個故事。我們不談他說的那些”小趨勢“”非共識“這類新名詞。 我們就說他最開始提的那個觀點。
這個觀點足夠口水吧。 幾十年前,崔健就喊道:”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但你看羅振宇怎么講的。 我把他這個故事給你貼出來啊。
我們看看羅振宇講這個故事用了什么技巧。 a.如何把別人的故事講的跟自己的一樣 羅振宇講了自己的故事了嗎? 沒有。 但是你聽著就像他在講自己的故事。 這就是他用了一個技巧 ”把自己帶進別人的故事“ 他用了一句話帶進去的,叫做
所以,以后你要是覺得自己想不起來自己的故事,只能講別人的故事來佐證你的觀點,但又講的像是自己經歷的那樣,你該怎么講? 加這句話: ”我想象了一下,假如我是他“ 后邊隨你怎么扯他的故事,聽眾都覺得跟你的故事沒啥區(qū)別。 b.強烈的”打臉“ 他前邊講的都是什么,中間一句話總結
但這句話之后,畫風急轉直下。那艘船開始亂了方寸,一會兒奪命狂奔,一會兒原地打轉。 最后也用了一句話
所以,以后要講個故事證明你的觀點,你可以先怎么樣,先來一個完全相反的觀點。類似于”我原以為……“ 然后讓這個故事”打臉“,這種強烈的反差,你的新觀點就會自己跳到聽眾的腦子里。 c.用細節(jié)”加戲“ 羅胖這個故事,估計準備了不少時間,從素材,到渲染,到遣詞造句,背后不是他一個人寫的,一定是一個團隊。 這個渲染和遣詞造句,就是拿各種細節(jié)”加戲“。比如這個排比套句:
這是典型的套句,就是把一個東西,拆解成很多小零件,然后一個一個說出來。 我們試著造一個:
戲份夠足吧。 而且羅胖還找了一張圖來”真相“。這張圖得制作了不少時間,至少值2000塊錢。 d.借別人的”金句“ 關于金句,我會再開一篇來分析。羅胖這個演講可以說是金句大全。但是我得教你怎么制造金句。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借別人的金句。 這個故事就借了萬維鋼的金句。
而且,金句里邊帶著賣書的軟廣。 如果你的觀點要寫個金句,一個好辦法就是借用別人的金句。比如,我模仿一下。
這四點你學會了,后邊給團隊講個觀點,是不是說服力一下子強悍了許多。 ■. 4 羅振宇式模板 咱們學個東西,一定要再接地氣一點。 我剛剛只講了幾個套路,但是如果你想做的更容易,羅胖這個演講有沒有給到你? 全篇都給你了呀。 這里邊全是講故事的模板。你把他的故事?lián)傅簦涣粝玛P鍵詞,然后填寫你的內容,你的鮮活故事不就出來了嗎? 還是拿這個“飛馬峰號”為例,我給你摳出模板來啊。
這個模板,是不是可以用了? 我把一道案例題,變成了一道填空題。 你要是現(xiàn)在再跟我說,白聽羅胖講4個小時大道理,的話。 羅振宇老師會找塊豆腐撞死的。 其實,我們在專門設計一個新課“職場故事力”(暫定名),就是在教各位怎么去講一個職場故事。 我們這也是“知識付費” 你是想學呢還是想學呢還是想學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