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狀胬肉是由螬殖變性球結(jié)膜侵襲到角膜表面的病變組織,因外觀呈三角形,似昆蟲翅膀麗得名。 一般進展緩慢,常經(jīng)數(shù)月或數(shù)年,始侵及角膜,甚者可遮蓋瞳孔而影響視力,本病常見于鼻側(cè),發(fā) 生于顳倒或雙側(cè)者較少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瞼裂部結(jié)肥厚隆起,略呈三角形,向角膜中央部伸展, 尖端為頭部,跨越角膜緣部分稱頸部,其余為體部。本病相當(dāng)于中醫(yī)的“胬肉攀睛”。多因心肺兩經(jīng)風(fēng) 熱壅盛,脈絡(luò)瘀滯而成;或因嗜食辛辣,脾胃積熱,上犯于目;或過度勞欲,耗損真陰,水火失 調(diào),以致虛火上炎。 l、白丁香3克,白及、白章牛各9克。白丁香用甘草水浸l夜,焙干,再加另二味共研末放舌上化開無 渣為度,點眼角(即胬肉根部),每2~3日1次。用藥后有刺激癥狀,此后胬肉充盈之血管消退。如 用藥1個月無效,需停藥。主治翼狀胬肉(《常見病中醫(yī)驗方匯編》)。 2、生地膚苗150克,凈洗,搗絞取汁,瓷盒中盛,以銅著頻點目一中。冬月以干者,煮汗點之。主 治眼為物所傷(《圣惠方》)。 3、人'乳10克,川連2克。先將川連與開水30克煮沸過濾,再將所煎川連水與人乳調(diào)勻裝眼藥水瓶, 每日點服6次。(夏季,人乳與川連水每晚煮開后貯放,第2天可再用,以防變質(zhì))。主治胬肉攀 睛。 4、冰片3克,田螺肉'2個。將螺肉去雜質(zhì)洗凈,加冰片搗為泥狀;睡前敷患處,次晨洗凈(防止流入 限內(nèi))忌食辛辣食物。主治胬肉攀睛(《祖?zhèn)髅胤酱笕罚?nbsp; 5、蛤粉(滾水飛過)、乳香(去油洗)、蕤仁、冰片、麝香各0.3克,輕粉(飛過)3克。共研極細 末,以新筆尖蘸涼水點之。主治胬肉攀睛。 7、青萍步許,研爛,入片腦少許,貼眼上主治胬肉攀睛(《世醫(yī)得效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