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清史稿》和教科書中的記載,清朝國祚長達兩百余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清朝十二帝”。事實上,清朝還有一位既有皇室血統(tǒng)也同樣有年號的皇帝,和溥儀還是族兄弟,他就是史書記載寥寥的保慶皇帝溥儁。 愛新覺羅·溥儁舊照 說起來,愛新覺羅·溥儁的上位和“戊戌變法”有著直接關(guān)系。由于清朝統(tǒng)治者長期固步自封,沉浸于天朝迷夢之中,這就導(dǎo)致清朝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yuǎn),最終釀成了近代的無盡屈辱。對于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清廷發(fā)起“洋務(wù)運動”,試圖自救,但此時依然充滿自信,喊出的口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誰知到了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洋水師全數(shù)覆滅,大清王朝被日本這個昔日藩屬打敗。這強烈的心理落差,使清朝上下都無法接受。 “公車上書”題材油畫 在聲勢浩大的“公車上書”后,康有為等人得到光緒支持,開啟了近代中國第一次主動變革,史稱“戊戌變法”。一開始,變法進行得很順利,慈禧太后對此也表示支持,畢竟她也意識到當(dāng)前正逢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改革不行了。然而隨著變法持續(xù),康有為等人的動機開始變得不純,甚至準(zhǔn)備奪權(quán),保守派這才迅速轉(zhuǎn)而抵制變法。在維新派打算尋求禁軍支持以便抓捕慈禧太后的消息泄露后,雙方矛盾徹底爆發(fā),慈禧太后斷然下旨幽禁光緒帝,還將“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處斬,轟轟烈烈的變法由此戛然而止。 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劇照 在此后的數(shù)個不眠之夜中,慈禧太后都對光緒皇帝的狠心難以置信。想當(dāng)初,載湉年僅4歲,是自己將他一手養(yǎng)大并推上帝位。雖然不是親生,但其生母葉赫那拉·婉貞乃是自己的親妹妹,自己說起來算是她的姨母,這也算是血緣至親了,然而如今皇帝居然想要抓捕自己,這實在是令她寒心。思來想去,慈禧太后決定重新?lián)砹⒁晃蛔谑易拥艿腔丝ね踺d漪次子——時年15歲的愛新覺羅·溥儁被她選中。說起來,溥儁和慈禧太后也有血緣關(guān)系,前者的外祖父乃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 端郡王載漪舊照(中間坐者)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頒布懿旨,賞溥儁頭品頂戴,號“大阿哥”,過繼給清穆宗同治皇帝為嗣。隨后,大阿哥溥儁在弘德殿念書,師傅由同治帝岳父崇綺和體仁閣大學(xué)士徐桐擔(dān)任。緊接著,慈禧太后召集百官,宣布將于次年舉行光緒皇帝禪位典禮,并改年號為“保慶”,推舉大阿哥溥儁登基為帝。次年正月初一,大阿哥溥儁代替光緒皇帝到大高殿和奉先殿行禮。 奉先殿 很顯然,這一系列舉動表明慈禧太后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讓溥儁取代光緒皇帝。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這一行為卻引發(fā)了許多人的強烈不滿和嚴(yán)正抗議,各國大使首當(dāng)其沖。由于他們更愿意和思想開明的光緒皇帝打交道,各國駐華公使紛紛向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提出交涉。無奈之下,慈禧太后親信榮祿與慶親王奕劻聯(lián)名上奏,以各國大使異議頗深為由,懇請慈禧太后收回成命,慈禧太后予以批準(zhǔn)。不久之后,義和團運動席卷全國,八國聯(lián)軍也兵臨城下,慈禧太后不得不倉皇向西出逃,這時候也就顧不得廢黜光緒皇帝,先保住自己性命要緊。 瀛臺鳥瞰舊照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兩宮回鑾之后,慈禧太后下令將載漪奪爵撤職,罪名是縱容義和團、褻瀆先祖,溥儁因此失去即位的可能性,被貶為輔國公,重新過繼給載漪為子。雖然溥儁只當(dāng)過三日的皇帝,但是比起死于瀛臺的光緒皇帝和半生飄零的溥儀來說,他無疑要幸運得多,至少能夠安安穩(wěn)穩(wěn)地活到1942年。這也許就是不幸之中的幸運吧。 參考文獻: 《清史稿·列傳第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