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誰動了東交民巷的這對石獅?

 舊京遺韻 2019-05-07

         誰動了東交民巷的這對石獅?

對于喜歡尋古探今的人, 來到北京的東交民巷,總想在現(xiàn)存的建筑中尋找昔日外國公使館區(qū)內(nèi)各國駐華的機構(gòu)的遺址(圖01),在沿街不多的歷史遺跡中,位于東交民巷15號原法國公使館的奇特的大門總會吸引好奇的目光。(圖02)

圖01 - 1 1900年8月解圍后的英國公使館大門(門前為御河)


01 - 2 俄國公使館 (1900s)

01 - 3 比利時公使館 (1900s)

01 - 4 日本正金銀行  (1900s)

02 - 1  今天的東交民巷15號,原法國公使館大門(由西南向東北方向拍攝)


02 - 2 今天的東交民巷15號,原法國公使館大門 (正面:由南向北拍攝)

由于這里為“單位占用”,平日一般不能近距離欣賞和拍照,所以很難對那里的一對石獅有更多的關(guān)注。

其實,今天位于東交民巷15號門前的那對石獅并不是原法國公使館門前的那對“原裝”。

原裝是什么樣?什么時候被換掉的?這就是本文探討的內(nèi)容。

我先從法國公使館在北京建館時說起。

1860年8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廷失敗, 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圖03 )。根據(jù)11月簽訂的《北京條約》,允許法國在北京設(shè)公使館。英軍占下御河西岸的淳親王府(梁公府)作為英國公使館駐地。法國要求把他們占領(lǐng)的、位于御河?xùn)|岸“肅王府”作為法國公使館。(圖04)這個要求讓清廷代表奕欣(圖05)很為難,因為第一代肅王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清朝開國功臣,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清歷代的帝王對“肅王爵位繼承者”都是尊崇有加,更別說有“移府”的“大不敬”行為。經(jīng)過清廷代表奕欣和法國代表葛羅(圖06)反復(fù)協(xié)商,提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即: 將宗室景崇府(純公府)租給法國(參看圖04)。 奕欣同意法方可以自行修葺,并準許在王府內(nèi)西部的花園空地自建房屋,一切修繕費用,均在每年一千兩租銀內(nèi)扣除,法方才同意。咸豐十一年(1861年)2月,法國公使布爾布?。▓D07 – 1 第二位,圖07 – 2是其夫人在中國外出旅行時的著裝,寫有隨丈夫進北京履職的回憶錄)派參贊哥士耆(圖07 – 1第三位)進京主持修建事宜。

圖03 - 1 占領(lǐng)大清皇帝的寢宮 (1863年)


03 -2 英法聯(lián)軍占領(lǐng)圓明園之后再西洋樓大水法樓前狂歡(銅版畫1860s)

04 1750年《乾隆京師全圖》東交民巷 御河兩側(cè)老王府的位置

05 愛新覺羅·奕訢(1833111日-1898529日)

06  巴蒂斯特·路易·葛羅男爵

圖07 - 1 《Histoire de la concession fran?ise》 Maybon Charles 著
07 - 2 Collection Jaquet La Gravure sur la Chine》 Neuville Alphonse 編著 

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夫人 


參贊哥士耆到達北京后,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并根據(jù)清廷提供的地址和建議,請法國公使館裝修總管工兵上尉布維耶(Bouvier 繪制成立體效果圖 。從清廷提供的建館方案看基本保持了原“府”的建筑結(jié)構(gòu)和布局。(圖08

自1861年-1900年期間,法國公使館院內(nèi)進行了改造翻新工程,建筑布局和最初清廷推薦圖有很大變化:主要建筑集中在“一豎”,即大門進入后的南北軸向的接待院和公使官邸,“一橫”,即:沿東交民巷路北的圍墻內(nèi),為辦公區(qū),包括,小教堂,招待所,參贊,秘書和醫(yī)生的工作和住宅?!百p亭”迤北,迤西留出大量空地作為花園和球場 (圖09)。法國公使館內(nèi)的建筑名稱是以曾在公使館內(nèi)工作過的人員名字命名,如“哥士耆散步道”。如果不知道這個背景,看到一些回憶錄中出現(xiàn)那些“奇怪”的“建筑名”還真有點發(fā)蒙。

從清廷最初提議的草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法國公使館大門外,正對東交民巷處有“兩尊石獅”,石獅外有圓形鏈欄石柱,在石獅的南邊是“東江米巷”(東交民巷)(圖10 - 1)。從現(xiàn)存一張銅版畫題名為“法國公使館街”(Rue de la légation de France ),表現(xiàn)的可能是法國公使館大門隔著東江米巷對著的建筑。(圖10-2)。這張圖在其它書中也出現(xiàn)過,不過題目成了“法國公使館所見”(Vuede la légation de France)(圖10 – 3)。

圖08 - 1 法國公使館裝修總管工兵上尉布維耶(Bouvier)依據(jù)清廷提供的建館設(shè)計草案繪制的立體效果圖


08 - 2  1750年《乾隆京師全圖》純公府(法國公使館館址)

09  1886-1887年 法國公使館平面圖。摘自《Souvenirs chinoisCaubert Caubert

10 - 1  08 - 1 局部圖:法國公使館大門

10 - 2Le Tour du monde》插圖 T.Choutzé 著

10 - 3 De Paris au xizang  Garnier Francis

目前,能見到法國公館最早的照片是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1871年拍攝的公使館大門照片(圖11)。

這是一張清晰大圖,照片中的石獅為位于大門外東側(cè)的“雄獅”,右前爪撫踏繡球。四爪下帶連體須彌基座,須彌座面雕出鋪錦,方鋪錦四角垂在須彌座的四面,鋪錦面用高浮雕表現(xiàn)“纏枝花”, 雄獅鋪錦“東面”上部為一排蔓環(huán)連三朵花, 鋪錦角裝飾一凸出圖案。須彌座為束腰,上腰口為仰蓮紋 ,下腰口為覆蓮紋;連須彌座石獅的下面為“底座”,與石獅分體。底座明顯比須彌座大,用高浮雕雕刻仿木四鼓腿外翻馬蹄,壸門式券口,牙口下沿凸凹不明顯。兩腿之間為“海水江崖”。這些主要特征為判斷后來的石獅提供參考依據(jù)。

圖12為1888年前后拍攝。圖中為大門西側(cè)的“雌獅”??梢娺B座石獅鋪錦朝南垂角上方一排三枝纏枝“花”。底座面的四邊明顯比上面的基座邊大出不少。

圖13為1899年的冬季。如果把該圖中雄獅須彌座鋪錦紋飾,與圖11比較,似乎有明顯的區(qū)別。(圖14 - 1)。 如果從總體看鼓腿底座和須彌基座的構(gòu)成圖案,很難看出異樣。另外從“纏枝”環(huán)形圖案的旋轉(zhuǎn)方向,和枝蔓分叉的結(jié)構(gòu)看還是相同的。(圖14 - 2)。唯一的解釋:圖13為雪天拍攝,凸凹處難免有堆雪或凍冰或爛泥。當時正值庚子之亂前夕,京城內(nèi)外仇洋辱洋的現(xiàn)象越演越烈,法國公使館周圍就是居民區(qū)(圖15),頑皮的孩子常在門前玩耍,涂抹上雪或泥出現(xiàn)不同折光,拍攝的效果可能會有差別。

圖11 - 1 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1871年拍攝的北京法國公使館大門


11 - 2  11-1的局部石獅

12  1898年前后拍攝的法國公使館。圖中帶帽站立者為“給光緒皇帝看過病”的法國醫(yī)生:Claude Dethève。

13 法國公使館門前。1899年的冬季

14 - 1 11和圖13中鋪錦圖案比較

14 - 2 11和圖13 石獅和底座整體比較

15  “法國公使館大門外” (1876年)

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拳民對東交民巷公使館區(qū)全面圍剿。(圖16)

法國公使館也未逃過厄運。洗劫過的法國公使館,大部分建筑,如:如大門、二門、迎賓廳、 招待所、公使官邸、小教堂等已變?yōu)閺U墟。(圖17)

通過圖17 – 1,圖17 – 2等圖中路邊帶鐵鏈的圓錐隔離石路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1900年庚子之亂前的法國公使館大門離臺基廠的南口很近,而臺基廠往南穿過東交民巷,稍東一點,就是“洪昌胡同”的北口。(參看圖04, 洪昌胡同繼續(xù)往南可見內(nèi)城南城墻的登城馬道。在內(nèi)城南城墻中凡內(nèi)側(cè)設(shè)“登城馬道”的外側(cè)墻體必設(shè)“寬馬面”。遺憾的是《乾隆京師全圖》中洪昌胡同南邊的“寬馬面”向東錯了兩墩。在1900年后洋人繪制的地圖以及民國以后出版的詳細地圖中就非常注意這個“細節(jié)”(圖18)。

北京內(nèi)城城墻的南墻外側(cè)的“馬面”有明顯的“寬”“窄”之分,其中的分布并無“規(guī)律可循”。這樣也好,對于確定具體的“城墻段”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比如:參看圖18 – 1中“崇文門”西邊是“寬馬面”,隔四個“窄馬面”后又是一個“寬馬面”,這個寬馬面的城墻內(nèi)側(cè)就是“洪昌胡同”的南口。再看圖18 – 3,從圖前彎道可以確定在“城門的甕城”拍攝,第一個是“寬馬面”,隔四個“窄馬面”又是一個“寬馬面”,由此可推定為該照片為“崇文門西側(cè)城墻外側(cè)和干枯的護城河”,如果結(jié)合遠景中的城樓,和閘門樓,可以確定為“崇文門西邊的內(nèi)城城墻”。

由于“東交民巷”并不是正西正東的街道,其中某些路段還會出現(xiàn)向北或向南的彎曲;“洪昌胡同”盡管是南北向的胡同,其實略有點向西南走向,和洪昌胡同正對的是此寬馬面登城的東側(cè)馬道長度的中間位置,也就是說這處“寬馬面”位于洪昌胡同南口向南延長線的西邊。

庚子之亂后法國公使館新大門開設(shè)的位置是有考慮的:盡可能不用原建筑地基,新建館舍都設(shè)地下室和通道,設(shè)計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同時也參照中國建筑選址的“風(fēng)水學(xué)”(法國公使館醫(yī)生DrMorache DrMatignon 在他們的論著中都提到“中國風(fēng)水”的作用。DrMorache 曾為多本出版物的銅版畫插圖提供“照片”,如圖10 - 2)。

法國公使館新大門所在位置是“臺基廠南口”和“御河”這段東交民巷上“路北最凹處”。 ,并且朝向“寬馬面”,從經(jīng)度精確計算看,它們不在一個垂直的交叉點,解決這個問題有的是“風(fēng)水破解之道”。(圖19)

圖16 - 1  殺洋人燒教堂的庚子之亂


16 - 2  19006月在庚子之亂時被燒毀的前門大柵欄地區(qū)和正陽門的箭樓

16 - 3  1901 熱球球拍攝的東交民巷上空。 (法軍工兵上尉 Curtet 攝)。

17 - 1 Defence of Foreign Legations Peking, China1901年。圖中黑斜線為法國公使館內(nèi)被義和團摧毀的區(qū)域

17 - 2  1900年被義和團搗毀的法國公使館。圖中可見“臺基廠南口

17 - 3 1900年被摧毀的法國公使館大門“ 。 圖中可見”洪昌胡同“北口,與”臺基廠“南口并不直接相對

17 - 4 1900年東交民巷  法國公使館大門前

17 - 5  Le Siège de Pékin  插圖: 被義和團摧毀的法國公使館大門

17 - 6 今天可在市場上訂購的“被摧毀的法國駐大清公使館大門”仿制畫

18 - 1 《北京全圖》東交民巷局部 (1901-1902 德國遠東探險隊繪制)

18 - 2 《北京內(nèi)外城街道胡同地名地圖》(1913年 民國2年繪)

18 - 3《北京城墻》(1888年)

19 - 1   16 - 3 局部。 可見東交民巷的道路曲線

19 - 2  東交民巷環(huán)視圖 (1902年)

19 - 3  從“洪昌胡同”南口的寬馬面上有南向北拍攝

目前我們能見到新大門最早模樣只有“明信片”(圖20、圖21、圖22

從早期來過法國公使館人員的回憶錄看。法國公使館朝向東交民巷的圍墻上起碼有三座門:一是門前帶石獅的正門,二是進入教堂的“旁門”,三是進入“醫(yī)生”“施醫(yī)院”的便門。據(jù)說從“法國旅店”的大門進入,有“密門”可進入“法國公使館”圍墻內(nèi)一封閉“通道罩房”,通過此通道能進入醫(yī)生院;有外來入住公使館院內(nèi)“招待所”的人,也可以從另一個入口進入這個“通道”再進入“法國旅店”。

從新建大門的位置看,應(yīng)該是我們今天所看的門位置。只是結(jié)構(gòu)不同。

我參照周圍可比坐標距離和原公使館內(nèi)建筑布局分析,新大門就是原“進入小教堂”的位置(參看圖09小教堂東側(cè)外圍墻上有表示“門”的“豁口”)

初建的新大門,是“中式門”,可能是在原有門(進入教堂的門)的基礎(chǔ)上稍加修繕,起臨時門的作用。(圖23。 可與圖21比較)

在這三張庚子之亂后的最初的照片中,圖22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付對獅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畫面:東雄西雌,雄踏繡球,雌撫幼師。除鋪錦上的裝飾圖案不同外,其它在結(jié)構(gòu),組成,比例,并無明顯差異,特別是底座的式樣幾乎完全一樣。石獅的折耳造型,前外腿的肌肉表現(xiàn)。可以肯定這對石獅和底座是原配的“四件”。(圖24)。如果再將圖22中的雌獅與圖12中的雌獅對比,盡管照片拍攝的角度不同,還是能夠看出太多的相同點, 特別是鋪錦南面的垂角上的紋飾(圖25)。同樣我們把圖22中的雄獅與圖11、圖13中的雄獅作對比(圖26)還是能看出這三張表現(xiàn)是同一只雄獅,通過對比可以大致推斷出鋪錦垂角上的“纏枝花”。

通過圖22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石獅鋪錦垂角上的紋飾可以因雌雄出現(xiàn)不同的圖案。其實在老北京城府廟壇前設(shè)置的對獅中除了雌雄,各持配物不同,局部的裝飾紋有區(qū)別外,鋪錦圖案經(jīng)常也是不一樣的,如:白云觀山門兩側(cè)的石獅。(圖27)

通過以上分析:法國公使館門前初建時的石獅和庚子之亂后初期的石獅是同一對石獅,除位置發(fā)生變化,其它無不相同。

圖20 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中式大門前(1900年-1901年)

21  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中式大門前(1902-1904年)

22  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中式大門前(1900-1905年)

23  17 - 3 再現(xiàn)  東交民巷Pekin Chine Rue de la Légation après le siège.

24  22中的雌雄獅

25  12 和圖22 中雌獅比較    

26  多圖石獅比較:圖11(左) 圖22(中),圖13(右)

27 - 1 北京白云觀山門

27 - 2 北京白云觀山門前石獅 

法國公使館大門什么時候由“中式”改成“洋式”?具體是時間尚不清楚,可以肯定在1902-1909年之間。

在1902年7月寫序出版的《穆默攝影日記》中有多個使館如英國,日本包括德國公使館的門都有留影(圖28-1),圖冊中只提供了“北京之圍”中被毀壞的法國公使館大門(圖28-2)。

而在兒島鷺麿著1909年出版的《北清大觀》(Views and Custom of North China)出現(xiàn)了法國公使館大門(圖29),而該書中出現(xiàn)1906年由山本贊七郎在《北清大觀》(中文同名)一書中的照片。由此可推想兒島鷺麿所著的《北清大觀》中的照片最早有可能攝制于1906年之前。

兒島鷺麿影冊中法國公使館大門有可能建于1906年之前:因為此時重新規(guī)劃的法國公使館院內(nèi)建筑早已全部完工。

因此把法國公使館洋式大門的建筑時間定在1902年-1905年之間,誤差基本不會大。

如果把圖12和圖29,也就是可能是1861年建館初期的大門前雌獅和庚子之亂至民國前法國公使館門前的雌獅全面比較。(圖30) ,即使通過鋪錦南垂角上的紋飾分析,也可以確定為同一座石獅。同樣我們將圖29中的雄獅和圖22中雄獅比較(圖31),也能得出幾乎無差別的判斷。

圖28《穆默攝影日記 》英國公使館 日本兵營

圖28-2 在“北京之圍”中被毀的法國公使館大門 - 《穆默攝影日記》


圖29 兒島鷺麿 著《北清大觀》-法國公使館大門(1909年出版)

圖30 圖12和圖29 中雌獅對比

圖31 圖29中的雄獅和圖22中雄獅比較

原法國公使館這座“洋式門”在東交民巷至少存在了一百一十年,經(jīng)歷了中國近代史中的清末,民國和解放。

圖32,圖33,圖34仍舊是1911年之前拍攝的。所以大門外仍然有法國軍人自己把守。照片中的石獅依舊是原來的石獅。

圖32 - 1  北京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大門 (1902年-1911年)


32 - 2  北京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大門 (1902-1911年) 為前圖的人工上色圖

33   北京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大門 (1902-1911年)

34  北京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大門 ( 1910年 )

進入民國,法國公使館的照片極為少見。即使在中國多產(chǎn)的外國攝影師,也很少涉及到這些領(lǐng)域。

目前我見到的第一張來自網(wǎng)絡(luò)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水印的照片,標注為:Entrance to the French legation。該照片中拱門額上方斜掛一“盾形匾”(圖35),這個“單位名匾”在1900年至1911年之間的法國公使館的大門上并不見類似的東西(參看圖29、圖32、圖33)。根據(jù)圖片提供的信息,推測此照的拍攝時間應(yīng)該是1911年辛亥革命-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前。該中心還提供過另一張標注為“French Legation”(圖36),由于“原注”并未標明是“哪里”的“法國公使館”,很多使用該照片的媒體文字都和“北京東交民巷里的法國公使館大門”聯(lián)系在一起。從照片中路邊的“煤油路燈”和背景建筑與人物看,應(yīng)該是“清末”,無論是1900年庚子之亂前還是之后,東交民巷的法國公使館從未有過這種“不帶石獅”的大門。

圖35 Entrance to the French Legation(法國公使館大門)


36 French Legation (法國公使館)(原注誤標,實為庚子之亂前的俄國公使館)

第二張來自早些年的網(wǎng)上拍賣(圖37),原標注的時間為“1940s”。從照片坐在門邊“門衛(wèi)”的著裝和周圍景物,我推斷照片拍攝時間大約在“1945-1948年”之間,作為國家級的法國大使館早已搬到南京,東交民巷的原法國公使館原址仍為“法國使館”的所屬機構(gòu)使用?!皢挝幻摇狈旁诠叭瘍?nèi)門框門楣中央。照片中只見雄獅,細看石獅造型,須彌基座,鼓腿底座,以及各部位的比例,可以肯定該石獅仍然是法國公使館開館時始終在使用的對獅。

圖37 北京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大門(1945年- 1948年)


1949年之后由于東交民巷的外國機構(gòu)全部收為“國有”,原建筑分別由各大部委和北京市政府機關(guān)“領(lǐng)用”。這里一直是閑雜等人少出入的區(qū)域,外國人來此的更少,所以即使見到罕見“東交民巷照片”,如文化革命初期紅衛(wèi)兵造反在“東交民巷” “舉行反帝反修的革命行動”,也未見到“原法國公使館的大門”。

今天我們來到東交民巷15號,原“法國公使館大門”前,仍然見到一對石獅(圖38)。

這是法國公使館建館初期門前的那對石獅嗎?

不是!

我只從今天石獅鋪錦上的紋飾圖案就可以否定:原來石獅鋪錦圖案是“纏枝花”,今天石獅下鋪錦的圖案是“瑞獸”(因照片清晰度有限,只能依據(jù)模糊輪廓推想鋪錦南垂角為“麒麟”,東垂角為“飛鹿”、“飛馬”)(圖39、圖40)。通過今天和昔日的石獅、須彌座,底座雕刻圖案等相比較,很容易得出結(jié)論:今天的石獅不是原來的石獅。

圖38 北京東交民巷15號大門



圖39  原法國公使館門前雄獅和今東交民巷15號門前雄獅比較


圖40  原法國公使館門前雌獅和今東交民巷15號門前雌獅比較


原法國公使館門前的石獅什么時間被搬走的呢?

我認為有幾個可能的時間段:

1950年前后,各外國公使館原址收為國有后,為了區(qū)別“人民政府”和“封建衙門”的區(qū)別,把原各使館兵營門外的“石獅”都搬掉了。

1958年前后,為迎接建國十年大慶,各關(guān)部委重新規(guī)劃“辦公機關(guān)”,去掉了 “多余的擺設(shè)”。

1966年因“破四舊”,搬走石獅。

我曾在故宮的某個角落見到幾十對從北京城內(nèi)各處拉來石獅,在那堆石獅中是否有來自 “東交民巷”的石獅,還有待細考。

至于今天的“石獅”是從哪里搬來的?什么時候放到那里的?

目前無資料可查詢,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1970年3月-12月間。

1970年3月柬埔寨朗諾集團發(fā)動政變之后,周恩來總理把國王西哈努克親王接到北京,并把東交民巷15號,原法國公使館作為國王寓所和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jié)政府辦公地。1971年1月,西哈努克親王夫婦和王室成員從釣魚臺國賓館遷到這里居住。這對石獅很可能在確定東交民巷15號為國王寓所進行修繕時從別處搬來的。從現(xiàn)在石獅的裝飾圖案分析, 今天石獅的“級別”要高于原來的石獅。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