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太陽傷寒傳變到陽明病,陽明病初起時的癥狀是微汗出,出汗的原因是里有熱,里熱熏蒸則汗出,而桂枝湯證出汗是因為表虛導致的出汗。 189、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jié)M,小便難也。 陽明病也出汗,但不惡寒,這是鑒別陽明病的要點。這里“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說明病還在太陽,腹?jié)M而喘說明里有熱了。陽明中風要和太陽中風相區(qū)別,陽明中風主要是里起熱,才會有腹?jié)M微喘。這類癥狀對應的方劑是大青龍湯。我們知道口苦咽干是少陽證的典型癥狀,但陽明病初起也會有口苦咽干的癥狀。臨床注意陽明兼表證的情況,不能用下法。 190、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這一條進一步解釋了陽明中風,陽明中風由于有里熱,胃有熱則消谷,消谷則人善饑,也就是人能吃。不能吃,就是中寒,這里的中寒,不是表證的中寒,可以理解成胃有虛寒、水濕,胃虛寒則不能食,還有如果里有水飲,也會因為胃部擁堵,胃脘脹、腹脹,大便不通,導致的不能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