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傻傻 來源:具足圓通該書由托馬斯卡斯卡特著,4.2萬字,輕巧易讀,有趣有料,標題讓人有立馬減肥的絕對動力,不減就得死。 這是一個虛擬的案例:達芙妮扳動岔道,將一輛失控的電車引入岔道,挽救了五個人的生命,但造成了法利先生身亡。達芙妮被提起公訴。需要考慮的幾種情形: 1.火車分岔兩根道,一岔道上5個人,一岔道上1個人,正常行駛,撞死5人,選擇扳道,撞死一人挽救5人。(如果你是司機或者是行人,如何選擇?) 2.橋上站著一個胖子,火車乘坐5人,車從橋下開過,遠方軌道斷裂,只要將胖子推下橋,可以驟?;疖囃炀?人,但胖子會摔死。 3.醫(yī)生將1個輕微病患的器官分別移植給5個人,挽救了5個人的性命(醫(yī)生說,我覺得1名病人的死亡,比5名病人死亡的結果要好)。 不得不去思考: 上述幾種情況是否就是一種情況,可以進行類比? 這是一道5大于1的數(shù)學題嗎? 如果1個人是奧巴馬,另外5個人是清潔工,你會扳道嗎? 如果1個人是殺人犯,另外5個人里有慈善家,你又會扳道嗎? 控方的正義凜然,控方試圖展示一個觀點: 倫理的抉擇不只是最多數(shù)人最大幸福這么簡單,康德說:將人視為手段,而不以人為目的,這永遠錯誤。這不該是一道數(shù)學題,如果成了一道數(shù)學題,就會出現(xiàn)腎臟警察腎臟警察(功能:可以隨時進入你私人空間將你帶走,取走你的器官,用于更多需要的人,實現(xiàn)多數(shù)人利益最大化)。 如果假想一條普世法則,要求我們永遠追求最多數(shù)人之最大幸福,出現(xiàn)的情況將是無法避免功利主義,甚至出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暴政”。功利主義很難設限,它允許多數(shù)派為了多數(shù)人的幸福,隨意剝奪少數(shù)派的財產、自由、甚至生命。 人類享受的是普遍的“權利”,不受功利之名而剝奪。有意思的邏輯,法律是否允許你扮演上帝?在控方這里不可以。 對控方意見的感想: 對于這段控方觀點的總結,我深以為然,至少我同意這不是一道數(shù)學題。鑒于本人內含女性基因,我更愿意感性思考這個題目,認為每個人具有特殊性、個體性,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以個人為軸心的社會關系總和,親情,友情,愛情,社會網絡共同作用組成,由于個體的大小比重很難量化,就失去了做數(shù)學題的前提。 辨方的娓娓道來: 辨方試圖從是否對受害者直接作用力來找到合理性的突破口:直接作用于受害者(推胖子下橋)與非直接作用、放任結果發(fā)生(選擇扳道撞死一人)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惡性較大,不被大眾樸素價值觀所接受,而后者往往從情感和理性上都相對得到更多允許與接納。所以控方用推胖子下橋和醫(yī)生取器官救更多人做類比并不合適。這是截然不同的案件,達芙妮并沒有“利用”(換言之直接作用于)岔道上男人的死來挽救另外5人,而推胖子和取器官救他人則是直接利用,辨方引用了阿奎那的“雙效原則”(一個本來符合倫理的行為,也許存在不良副作用,但是絕不能以壞的手段來達成好的結果)來為自己加持。 辨方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強調了“感覺”對全民民意案件評判的重要性。兩個案子的截然不同僅僅從“感覺上”不同就已經足夠。因為此案是全民民意法庭審判,辨方向民眾呼吁,憑感覺來判決此案,無需感到不好意思。而控方也有一段精彩的意見,談到了常理:在環(huán)球旅行成為可能前,世界是平的是常理;在哥白尼仔細觀察及復雜運算前,太陽繞著地球轉是常理;發(fā)現(xiàn)化石記錄前,世界存在僅僅數(shù)千年是常理,所以常理本身不會亙古不變,所以我們所謂的感覺的準確性,本身也值得審視。 敲黑板,知識點: 1.全民民意法庭:要求全民參與,全民民意法庭才是美國最高法庭(而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美國最高法庭是聯(lián)邦最高法院)。想想都令人激動,一個案件要求整個國家的人民共同關注和參與,民主法治精神就可以浸潤進每個公民心中。 2.學到了一個逼格較高的新詞:倫理直覺主義(其實就是樸素價值觀)。 對辨方意見的感想: 一直很喜歡和朋友們討論案子,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自己的思想,有社會責任感,往往他們的樸素價值觀會給我們很多靈感,引發(fā)更多深入的思考,所以辨方的觀點中要求此案符合樸素價值觀無可厚非,大眾對案件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也是判決需要考量的重要標準。 Ps:有趣的書,有趣的各方觀點,可惜我是個看《洞穴奇案》會覺得14個法官的觀點都好有道理的人,希望存量足夠以后能堅定的站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