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所稱之腸癰,絕大多數(shù)是相當(dāng)于西醫(yī)的闌尾炎。同時(shí)也有一部分回盲炎及急性腸炎的病情也是屬于中醫(yī)所稱的腸癰范疇,我們這里所選的藥方,實(shí)際上大多數(shù)是治闌尾炎的。 (一)闌尾炎 方一 【處方】 鮮野菊花63g 【用法】 打汁,用黃酒沖服。 【備注】 又方鮮野菊花125~250g,酒沖服。 方二 【處方】 敗醬草16~125g 【用法】 水煎服。 【備注】 重癥患者可用250ml水煎,每隔3小時(shí)服1次。 方三 【處方】 鮮石菖蒲187g 【用法】 水煎,分2次服,渣再煎,當(dāng)茶飲。 方四 【處方】 劉寄奴63g 【用法】 將劉寄奴根葉洗凈,用水3碗,煎至1碗為度,放雞蛋1枚,再加水2碗,待熬至1碗,然后取蛋與湯服,連服數(shù)次。 方五 【處方】 雞血藤13g 【用法】 加黃酒250ml水煎服。 方六 【處方】 馬齒莧(鮮的)63~125g 【用法】 搗爛絞汁調(diào)紅糖或調(diào)蜂蜜服,或水煎服。 【備注】 又方用馬齒莧、紅藤各31g,水煎服。 方七 【處方】 生大薊(打碎,絞汁)1杯 【用法】 將大薊汁1杯,加蜜少許服,1日2或3次,至熱退炎消為止。 方八 【處方】 黃花地丁1大把 【用法】 水煎服。 方九 【處方】 蒼耳子根63g 【用法】 水煎,1日3次分服。 【備注】 本方用量大,試用要注意。又方加白頸蚯蚓7條同煎功效更速。 方十 【處方】 紫花地丁31g 【用法】 加黃酒1碗,煎至半碗服。 方十一 【處方】 蓖麻子根63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次。 【備注】 本方用量大,試用要注意。 方十二 【處方】 馬鞭草 【用法】 研細(xì)末,每服9g,加甜酒、開水服。孕婦忌服。 方十三 【處方】 甜瓜子16g 炒全當(dāng)歸31g 蛇蛻3g 【用法】 研為細(xì)末,每服13g,1日3次。 【備注】 又方甜瓜子63g,當(dāng)歸16g,蛇蛻1條,共為細(xì)末,水煎服。 方十四 【處方】 金銀花31g 大黃 桔梗各9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劑。 方十五 【處方】 大黃 牡丹皮各16g 金錢草500g 【用法】 煎濃汁,頻服。 【備注】 金錢草可根據(jù)病情,斟酌減量。 方十六 【處方】 牡丹皮16g 薏苡仁31g 瓜蔞仁或冬瓜仁6g 桃仁20粒(去皮研末) 【用法】 水煎服。 【備注】 本方用量為牡丹皮6~16g,薏苡仁6~63g,瓜蔞仁、桃仁各6~16g。可用于化膿期,或腹中急痛,煩熱不安,或脹滿不食。還可應(yīng)用于慢性闌尾炎。 方十七 【處方】 金銀花250g 全當(dāng)歸63g 地榆31g薏苡仁16g 【用法】 先把金銀花250g,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將其余3味用水10碗,亦煎至2碗。再以金銀花湯,分作2份。中午服1份,晚上服1份。 方十八 【處方】 紅藤31g 金銀花16g 紫花地丁31g 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病重者加大黃9g。 方十九 【處方】 紅藤19g 生大黃9g 生薏苡仁16g桃仁9g 蒲公英13g 【用法】 水煎服。 方二十 【處方】 大黃 牡丹皮各9g 桃仁13g 芒硝9g 冬瓜子16g 【用法】 水煎服。 【備注】 又方先煎服鮮紫花地丁1握后,再服上方。有的應(yīng)用上方治療急性闌尾炎,小腹疼痛拒按,大便燥急。有的應(yīng)用上方,在大便瀉下后,減去硝黃加乳香、沒藥、甘草、金銀花,治療慢性闌尾炎。 方二十一 【處方】 炒大黃 牡丹皮 芒硝 白芥子 桃仁各9g 【用法】 水煎服。 【備注】 又方服上藥后,如小便閉澀,加琥珀末6g,木通9g。治腸癰腹內(nèi)急痛。 方二十二 【處方】 柴胡9g 白芍13g 枳殼9g 甘草3g 紅藤9g 【用法】 水煎服。 【備注】 又方可用上藥制散劑服。 方二十三 【處方】 赤芍 白芍16g 生甘草13g 乳香、沒藥各9g 【用法】 水煎服。 方二十四 【處方】 地榆 槐花各31g 半枝蓮16g 甘草3g 鮮生地黃31g 連根蔥20枝 【用法】 水煎服。 方二十五 【處方】 巴豆 朱砂等量 【用法】 研細(xì)末,外敷于闌尾穴。 方二十六 【處方】 井邊青苔 苧麻根各31g 【用法】 搗爛和蜜敷痛處。 (二)慢性闌尾炎 方一 【處方】 牡丹皮9g 大黃(酒炒)6g 黑補(bǔ)骨脂 吳茱萸各9g 【用法】 水煎服。 方二 【處方】 烏附片6g 紫花地丁13g 薏苡仁敗醬草各16g 【用法】 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備注】 附子有毒,須炮制后用。(朱平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