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養(yǎng)生市場真是相當相當亂啊。 還記得兩年前一篇關于紅豆薏米祛濕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紅豆薏米這兩樣尋常的食材也紅得發(fā)紫,淘寶商家唯恐落后,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紅豆薏米粉,不少商家大撈特撈了一筆。如今紅豆薏米的風光不再,昔日的輝煌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 紅豆薏米的瘋狂絕對是一場商業(yè)行為,因為這違背了中醫(yī)養(yǎng)生的原則。 有的朋友問:為啥喝紅豆薏米湯這么久濕氣一點沒有去掉呢?剛開始有點效果,后來一點效果沒有了,更嚴重的是脾胃還喝出了毛病! 為啥?紅豆倒也罷了,性平,不會出亂子,問題出在薏米上!薏米可是大寒之物,歷代醫(yī)家是用來治病的。薏米的利下作用非常強,破血破氣的作用也很強,孕婦、女子來月事時絕對不能用的! 所以,紅豆薏米是可以祛濕,但那只是針對濕熱體質(zhì)而言,寒濕的人氣虛的人用了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而商家大肆吹捧紅豆薏米祛濕功效的時候,根本不會告訴你寒濕的人不能用,因為告訴你他們會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場!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zhì)到底是濕熱還是寒濕呢?如何確定自己能不能用紅豆薏米湯祛濕? 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不搞清楚你是寒濕體質(zhì)還是濕熱體質(zhì),就算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來祛濕也是徒勞無功的哦。 如何區(qū)別寒濕與濕熱這兩種不同的體質(zhì)? 最直觀也最靠譜的區(qū)分就是學會看自己的舌頭。 注意看舌頭的時候不要一大早起來就看,不要吃完飯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飲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燈下看。濕熱的舌頭是怎么樣的呢?濕熱的舌頭顏色是紅的,舌頭瘦瘦的,舌苔黃黃的厚厚的。寒濕的舌頭是什么樣的呢?舌體胖大,有齒痕,這齒痕就像裙子的邊一樣。舌體的顏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著一層水汽。 其次可以從小便來區(qū)分。 濕熱體質(zhì)的人小便會發(fā)黃,味道很重,寒濕體質(zhì)的人尿液清長沒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樣。 還可以從大便來區(qū)分。 寒濕與濕熱都會導致腹瀉。濕熱導致的腹瀉又急又猛,所謂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廁所肛門有灼熱的感覺。寒濕導致的腹瀉程度緩慢,肚子總覺得不舒服,一緊張就想上廁所,一吃油膩食品也想上廁所,尤其在夏天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一天要上好幾次廁所。每次都是一點點,不成形,很稀薄,中醫(yī)叫便溏。小伙伴們記住哦,所有的慢性腹瀉都是脾胃虛寒造成的。 還可以從體味來區(qū)分。 濕熱體質(zhì)的人體味很重,什么狐臭啊,腋臭啊,腳臭的等等,一天洗好幾個澡也擋不住他的重口味。西方人是典型的濕熱體質(zhì),身上的味道真不敢恭維。寒濕體質(zhì)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沒有啥味道。 如果是妹子,還可以仔細觀察你的白帶,白帶多色黃味重就是濕熱下注,反之白帶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濕。 這個寒濕與濕熱區(qū)別就在一個字上,寒與熱。寒濕,寒濕,重點在寒,濕為陰邪,寒也是陰邪,寒濕則陰上加陰。所以,寒濕的人一定會陽虛,陰盛陽衰,會怕冷,怕吹風,怕吃涼東西。寒濕內(nèi)阻,會阻礙氣血的運行,導致淤血經(jīng)絡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濕體質(zhì)的人會覺得全是哪都疼。 濕熱呢,重點在熱,因為濕所以運化不了,因為熱所以吃一點滋補厚膩的東西就會上火,口臭啊,口瘡啊,長痘痘啊等。 好了,關鍵的問題來了,寒濕怎么調(diào)理?濕熱又怎么調(diào)理? 唯一主打祛濕的中成藥就是參苓白術散。 我們且看參苓白術散的組成: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蓮子、薏仁、砂仁、桔梗、白扁豆。 這個方子有何妙處?我們先來思考,祛濕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祛濕的靈魂的到底是什么?濕為陰邪,陰邪需要陽氣來化,所以祛濕的本質(zhì)是扶陽。 為什么你身上的濕氣會越聚越多?因為運化出了問題。誰主運化?脾主運化。脾一旦運化起來,它的升清降濁功能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濁氣往下降,清陽往上升,頭腦清爽,身體輕盈,濕氣蕩然無存。所以祛濕的靈魂在于健脾。脾胃屬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土能克水。 祛濕的本質(zhì)是扶陽,祛濕的靈魂是健脾,這個方子誰來扶陽,誰來健脾? 靠四位君子,靠四位君子齊心協(xié)力,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健脾扶陽的重任。這四味君子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名曰: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健脾第一方,沒有之一;四君子湯是補氣第一方,沒有之一,補氣就是扶陽,氣為陽,血為陰。 人參,這里應該是黨參,補一身之氣,與黃芪有異曲同工之妙,黨參味甘,尤其善于補脾胃之氣。白術與茯苓是健脾祛濕的黃金搭檔,白術可以加強脾胃的氣化功能,主升,茯苓把身上的水濕通過小便的形式往下利出去,主降濁。這一升一降,脾胃這個輪子就運轉(zhuǎn)起來了。甘草,調(diào)和諸藥。 四君子湯解決了祛濕的根本與靈魂,接下來就好辦了,解決了主要矛盾,我們再來解決次要矛盾。 黨參補氣太單一了,于是找來桔梗幫忙,桔梗的藥性往上走,可以把氣機往上提,對氣虛的人尤其有好處。濕氣重的人還有痰,桔梗還可以化痰。桔梗還可以宣肺,補益肺氣,肺氣足了,毛孔的開合功能才會強大,這樣水濕更容易被宣化出去。 白術健脾有些孤單,于是叫來小伙伴白扁豆與山藥來協(xié)助。白扁豆也是健脾的,同時還有止瀉的作用,很多脾虛濕氣重的人不是有慢性腹瀉、便溏嗎?白扁豆就可以搞定。為什么還要叫來山藥兄弟呢?因為健脾需要消耗氣血的,而山藥直接補脾,補足氣血。 又是黨參又是桔梗又是白術又是山藥的,補太過了怎么辦?不怕。有砂仁來幫忙。砂仁可以理氣,把補進去的氣理得順順當當?shù)?,從而避免氣滯。砂仁有一股特殊的芳香,我們知道脾有一個特點,特別喜歡芳香,芳香可以醒脾,把慵懶的脾胃叫醒,讓脾胃精神抖擻。砂仁這味藥一用上,很多人的胃口就開了,吃嘛嘛香。 這邊在補那邊在漏也不行啊,于是又加了一點蓮子,蓮子可以健脾可以固腎,有止瀉止遺止帶的作用,說白了與芡實一樣,有一種很強的固澀能力、封藏能力,讓身體的精華物質(zhì)不白白流失。 最后茯苓滲濕,身體水濕太多,茯苓單打獨斗難免寡不敵眾,于是叫來力道更猛的薏仁,薏仁一來,那架勢,水濕嚇得望風而逃啊。我們知道薏米是寒涼的,但是用在這個方子里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有了配伍,薏米的寒涼完全中和掉了,只剩下利水的作用了,而且這里的薏米也不是主角,只是小小的配角。 這就是唯一一個主打祛濕的中成藥參苓白術散。它出自宋朝著名的醫(y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醫(yī)典出了太多的名方了,逍遙丸、四物湯、四君子湯、香砂六君丸、八珍湯、十全大補丸等等。 以上是中成藥的方法,下面是食療方法! 如果你是寒濕體質(zhì),可以用山藥茯苓姜棗粥,或者荷葉陳皮茶,或者藿香佩蘭茶。 荷葉可是個好東西哦,它既可以祛濕利尿又不傷脾胃,因為它性子平和,關鍵是它還能提振你的脾陽,鼓動你的脾氣。荷葉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沁人心脾。夏天食欲不佳,又要祛濕的,可以選擇荷葉來調(diào)理。可以泡茶,可以煮粥。荷葉,無論你是寒濕還是濕熱都可以用的 如果你是濕熱就完全可以用紅豆薏米湯啦,如果要想效果快,還可以加點綠豆,如果需要固住你的脾胃,最好加點甘草,平和一下薏米的寒涼。記住哦,濕熱一旦沒了就不要天天喝這個紅豆薏米湯了。 下回如果專家不問青紅皂白就要你用紅豆薏米祛濕,小伙伴們就對他說,來,我先拍你兩板磚,看你疼不疼! |
|
|
來自: 長弓辰立 > 《養(yǎng)生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