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今山東臨沂)人,后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蘭亭序》,又稱《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帖》《禊序》《三月三日蘭亭詩序》。該帖久享盛名,宋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元郭天錫跋《蘭亭序》云:“字法秀逸,墨彩艷發(fā),奇麗超絕,動心駭目。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榻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等,奉圣旨于《蘭亭》真跡上雙鉤所摹?!狈叫⑴痴f:“學書家視《蘭亭》,猶學道者之于《語》《孟》。羲、獻余書非不佳,惟此得其自然,而兼具眾美?!?/span> 該貼筆法秀逸,使轉進退,無不如意,有靈秀遒逸之勢;牽絲生動,用筆增加了許多牽引的細微線條,使其點畫婀娜多姿,也表現(xiàn)了運筆過程的豐富,對結字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有的形成了擺蕩的弧形甚至是圓圈,極為巧妙;字字不同,結字研美多姿,其中有二十個“之”字,各不相同,體現(xiàn)了卓越的創(chuàng)造性和形式感;章法自然,筆法一致,首尾貫氣,行與行之間有疏有密,字行章法布局自然錯落,逸趣橫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