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人活于天地之間,善良是存在的根本,是人生舞臺最動人的旋律。和善良的人相處,內(nèi)心會時常感受溫暖,這種善的本性,不僅讓自己在物欲紛繁里不沉淪,也常讓自己在生活里得到奉獻與助人的樂趣。都說江湖險惡,卻偏偏不能相忘于紅塵;都說世事荒誕,卻還會不顧流言談笑風生。
人,可以有故事,但不能太世故圓滑;可以知曉人情世故,但不能被世故捆綁。世故圓滑的人,看似通曉世事,玩弄人際關(guān)系于股掌之間 。卻讓人感覺此人云里霧里,不著邊際,久而久之,人必遠他而去。歲月可以磨平一個人的棱角,卻無法抹去一個人的初心,無法讓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趨于圓滑世故。
世故,本指待人處事圓潤周到,是一個人經(jīng)歷人情冷暖和歲月洗禮后人生觀的體現(xiàn)。后經(jīng)歷史演變地就和圓滑捆綁在一起,變成如今一個妥妥的貶義詞了。魯迅先生曾不乏幽默地說: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
現(xiàn)在人們再說誰誰“世故”,就會讓人聯(lián)想起“油膩大叔”,甚至是“城府頗深”和“老奸巨猾”。 我們可以做一個有故事的人,可以懂得為人處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卻不能做一個工于心計、圓滑世故的人。人,越簡單越快樂;越世故就油膩。所以做人應放下世故,敞開心扉,接受陽光,擁抱快樂。
錢鐘書說: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大師就是大師,這句話對于當代“懷疑人生”的我們來說,可謂是撥云見日。是啊,洞察世界一切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而選擇最天真的方式去過一輩子,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成熟從來不是或風韻或英氣逼人的外表,而是在這個充滿虛偽與諷刺的現(xiàn)實世界里,仍舊能給自己的心靈騰一畝凈土,保持自己的初心。《菜根譚》里有句話:“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不同、也不被他人所知的故事,有人有故事便以此作威作福,有人用故事渲染別人感動自己,也有人有故事卻不世故,不妄自菲薄、不嘩眾取寵、不矯揉造作。深感于別人的議論、批評或贊賞中,對所有事物乃至金錢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不張揚、不浮夸,意在成長,樂在其中。
錢鐘書 楊絳說:“我們的閱讀面很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并不惶惶然。”讀書,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讓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能從容應對。 |
|
|
來自: 恰恰365 > 《為人根本文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