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池試劍痕猶在,莫鋒乾鍔蹤難尋馬湘衡 2018-12-11 閱讀44 莫乾山山名,來自乾將、莫邪二人鑄劍於此的古代傳說。早在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乾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nèi),鑄成蓋世寶劍來獻(xiàn)。乾將、莫邪採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中。時(shí)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髮,發(fā)黃土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中。爐騰紅焰煅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乾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shí)莫邪有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兇,莫邪留雄劍於山中,乾將往獻(xiàn)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乾將說:「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鐘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fā),說誅戮,血不見痕?!乖囍?。吳王為使天下無此第二劍,殺乾將。十六年後,莫邪、乾將之子莫乾成人。莫邪詳告家史。莫乾問寶劍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懸,夜夜?jié)具吤?。竹青是我鞘,黃金遮霜妍?!鼓瑱C(jī)敏,在竹林中黃槿(金)樹洞孔內(nèi)得到乾將雄劍。於是別母親,持劍赴吳國京城,欲刺殺吳王。途遇乾將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說:吳王禁衛(wèi)如林,謀刺難成。若能借得莫乾二寶,老人定能謀取吳王之頭。莫乾問中哪二寶?老人說:「乾將之劍,莫乾之頭?!鼓匆詣ψ愿钇漕^,一手獻(xiàn)劍,一手獻(xiàn)頭。之光老人至吳宮階下,言獻(xiàn)「稀世之寶」。吳王召見,之光以油鼎煮莫乾頭,頭歌唱,之光邀吳王近看。吳王至,之光拔劍斬吳王之首,兩頭相搏於油鼎中。王頭奸兇,之光亦自殺其頭,兩頭共鬥王頭,得勝。時(shí)二劍化作兩巨蟒騰空而飛。一日,莫邪備果品山花,至鑄劍處祭奠丈夫英靈,祈求兒子平安。這時(shí),地方官氣勢洶洶地趕來,說要拿莫邪問罪。莫邪憤慨地說:「我夫乾將鑄劍獻(xiàn)劍有功,反遭昏王殺害:我兒莫乾為父報(bào)仇,為民除暴——罪在哪裡?「正當(dāng)官兵要捉拿她的時(shí)候,忽然潭里白浪湧騰,一條巨蟒探頭出水,一張嘴,飛出一口寶劍,銀光一閃,地方官便身首異處。然後,寶劍又飛回巨蟒口中,那巨蟒連連出水點(diǎn)頭,似在向莫邪傳言。莫邪得知陰陽劍已飛回劍池,說聲:「莫邪願(yuàn)永遠(yuǎn)與寶劍同在!」便縱身跳進(jìn)深潭。後人為紀(jì)念莫邪、乾將,將其鑄劍、磨劍處叫劍池,將劍池所在之山名為莫乾山。劍池景區(qū)簡介 劍池,為「山中第一名勝」,相傳春秋末年,乾將、莫邪奉吳王闔閭之命鑄劍於此,莫乾山也因此而得 名。今尚留劍池、磨劍處、試劍石等遺跡。飛瀑危崖是劍池自然景觀的精華、四疊飛瀑各有特色。陳毅元帥留下了「飛瀑劍池滌俗慮」的贊嘆。主要景點(diǎn)還有銀鈴池、潘家花園、連理枝和甲壽巖等。劍池也是莫乾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近現(xiàn)代名人,如抗日名將馬佔(zhàn)山等的題刻,借景抒懷,充滿了愛國激情。華廳楓鵑谷 銀鈴池 「銀鈴」為舊地名,相傳為「吳王之墓所在,有寶藏焉」,蓄水成池後即以地名之。春末夏初,大片珍稀古杜鵑花爭相開放,似錦繁花倒映在碧水之中,與池中的近千尾各式錦鯉相映成趣,成為莫乾山的一大美景。池畔的華廳為中國古典建築,雕樑畫棟、飛閣流丹,潘家花園的水橋流水、曲徑幽洞,也都頗為可觀。 應(yīng)虛亭 周慶雲(yún)題:從蘆蕩分流,翠巖百折;匯竹溪直下,白練千尋。 頤園 四疊飛瀑 阜溪上游50米處,有兩股溪水匯合,一股源於中華山,一股出自蘆花蕩。合流後,水勢增大,順澗而下,直奔阜溪橋,此乃第一疊飛瀑。溪水出橋後,猛跌二三丈,注入劍池,成為第二疊瀑布。劍池約五米見方,周有鐵欄,靠峭壁處有亭,瀑布注池,稍一停蓄,水勢益壯。於是飛瀑凌空,直瀉劍潭,飛流竟高10余太氣勢磅礡,觸石有聲,頗為壯觀,為第三疊。飛充劍潭而下,束水入溪,形成短瀑,此為第四疊。嗣後逶迤遠(yuǎn)去,淹沒於竹林綠海,行蹤難尋。 阜溪橋 劍池上面有橫跨清溪之上的一頂小石橋,名阜溪橋,又叫飛虹橋。 橋的石柱兩旁是陳毅《莫乾山紀(jì)游詞》中的兩句:一邊是:夾道萬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另一邊是:劍池飛瀑滌俗慮,塔山遠(yuǎn)景足高歌。 乾將、莫邪雕塑 在阜溪橋上方,距「試劍石」十餘米的地方,有一座作乾將莫邪練劍狀的雕塑。美麗端莊的莫邪持劍在前,身後體魄雄健的乾將掄錘欲擊,兩人在嚴(yán)肅而緊張的神情中透露出成功的喜悅。這座雕塑聳立在劍池之旁,引起了遊人的深思:它的塑造固然依據(jù)於莫邪乾將鑄劍的傳說,但它的含意卻遠(yuǎn)遠(yuǎn)超出雕塑本身,它是一曲熱情洋溢的頌歌,頌揚(yáng)我國古代眾多的能工巧匠在建設(shè)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光輝業(yè)績。莫乾山的秀麗風(fēng)景同樣也是我國勞動(dòng)人民創(chuàng)造的。 劍魂 劍池相傳是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著名的劍工乾將和妻子莫邪鑄劍的地方。據(jù)《吳地志·匠門》記載:吳王闔閭命令乾將為其鑄劍,歷時(shí)三月,鐵汁不下,如到期不交,乾將就會(huì)受到吳王之懲罰。莫邪問計(jì)乾將,乾將說,如以女人配爐神,便可煉成。於是,莫邪投身於爐中。頓時(shí),爐火旺盛,紅光萬道,爐火滅處,只見兩股青光閃爍,橫臥爐底,這便是莫邪用血肉鑄成的雌雄兩劍。在東晉時(shí)專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之事的《搜神記》,以及曹丕所著《列異傳》,都寫到了乾將、莫邪在劍池鑄劍和乾將獻(xiàn)劍被殺,兒子赤鼻捨身為父報(bào)仇的故事。 磨劍石 磨劍石在阜溪橋下方,為一長滿青苔的黑褐色巨石,呈側(cè)臥狀,有周慶雲(yún)鐫「周吳乾將莫邪夫婦磨劍處」篆文。 試劍石試劍石在觀瀑亭上方,為一半裂巨石,裂口平直、光滑,似劍削而成。 試劍亭 奇氣發(fā)山川,虎嘯龍吟定有英雄來說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