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水 降水是指大氣中的水汽以液態(tài)水或固態(tài)水的形式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現(xiàn)象,是自然界所發(fā)生的的雨、雪、露、霜、雹等現(xiàn)象的統(tǒng)稱,其中降雨和降雪是其主要形式,表述降水特征的指標有多種,常見的有以下幾個: 1.降水量 2.降水歷時和降水時間 3.降水強度 4.降水面積 影響降水的因素 1、地理位置: 通過太陽輻射緯度差異和大氣水汽含量經(jīng)度差異而對降水產(chǎn)生影響,其基本規(guī)律是降水量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自沿海向內陸遞減。 低緯度地區(qū)氣溫高,蒸發(fā)量大,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降水也多。 沿海地區(qū)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多,降水充沛,越往內陸降水量越小。 (我國降水量空間差異: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地形 主要通過氣流抬升作用和屏障作用對降水強度和時空分布產(chǎn)生影響。地形對氣流的強迫抬升可增加降水量,增加程度取決于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一般來說,地形坡度越陡,對氣流的抬升作用越強烈,高大的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會使得氣流停滯在山前,增加降水量(地形迎風坡)。 山脈缺口和海峽是氣流的通道,在此氣流運動速度加快,水汽難以停留,降雨機會減少。 如賀蘭山和陰山之間的缺口所在地鄂爾多斯和陜北高原的降水量相對較少。 3、氣旋和臺風路徑 青藏高原使西風環(huán)流被阻形成南北兩只,在我國的西南部容易產(chǎn)生波動,導致氣旋向東移動,春夏之間進入江淮平原入海,形成梅雨;七八月份鋒面雨北移,華北東北地區(qū)降水量增加。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夏秋季常有臺風入境,帶來大量的降水。 4、森林 一方面森林可以截留降水,使得林下降水量減少。另外一方面對降水量有著復雜的影響,森林對降水量的影響肯定存在,至于影響的性質和程度,目前無具體定論。 5、水體 陸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對降水量的影響總的來說是減少降水量,這種影響存在季節(jié)差異。大型水體上空的氣流因阻力小而運動速度加快,對流作用減弱,從而減小了降水的幾率。但是,在水體周邊的迎風坡地帶,因風速減少、氣流上升運動增強而形成的增加降水量現(xiàn)象明顯。 6、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對降水的影響一般都是通過改變下墊面條件而間接形成的,影響降水量具有不確定性。例如,植樹造林或大規(guī)模的砍伐森林、修建水庫、灌溉農(nóng)區(qū)、圍湖造田、疏干沼澤等,有的可增加降水量,有的可減少降水量。 降雨的四種類型 1、地形雨 潮濕氣流受到山地阻擋,被迫沿迎風坡上升,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降水,稱為地形雨。氣流越過山頂,沿背風坡向下流動,則形成增溫、干燥等現(xiàn)象,稱為焚風效應。 2、鋒面雨(以我國鋒面雨為例) 鋒面活動時,暖濕空氣中上升冷卻凝結而引起的降水現(xiàn)象,稱鋒面雨。 3、對流雨 是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冷暖氣流呈上下對流運動而成云致雨),多發(fā)生在赤道地區(qū)和熱帶,亞熱帶或溫帶的夏季午后。 4、臺風雨 臺風活動(熱帶氣旋)帶來的降水現(xiàn)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