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子的種類有很多,我國有一千多種,其中有部分竹子可以用來入藥,早在東漢時(shí)期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已經(jīng)記載了竹葉的功效。一龍生九子,一竹生四藥,竹子的枝葉、分泌液、中間層都是中藥,可謂是一身都是寶。 竹葉 竹葉,顧名思義就是用竹子的枝葉入藥,現(xiàn)臨床上常用的是淡竹葉。淡竹葉來源于禾本科淡竹葉的干燥莖葉,由于野生在山坡林下,故有“林下竹”的雅稱,主產(chǎn)長江流域一帶。淡竹葉不像其他的竹子一樣高,最高也只長到80多厘米。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胃、小腸經(jīng),有清熱除煩,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療熱病煩渴,心火亢盛口瘡以及小腸尿淋澀痛?!般y翹散”中就有淡竹葉4g,與蘆根共同發(fā)揮清肺胃熱的作用。 竹茹 竹茹的來源有多種,青桿竹、大頭典竹以及淡竹的的干燥中間層,氣青香、色黃綠、絲均勻柔軟。竹茹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于治療痰熱咳嗽、痰火內(nèi)擾之心煩不安及胃熱嘔吐。竹茹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崩漏。 竹瀝 竹瀝的來源與竹茹一樣,是新鮮淡竹和青桿竹的竹竿經(jīng)火灼燒而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汁液。性寒滑利,有清熱豁痰、定驚開竅的功效,用于痰熱咳喘,中風(fēng)痰迷,驚癇癲狂。 天竺黃 天竺黃是來源于青皮竹或華思勞竹桿內(nèi)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淡黃色,舔之黏舌,有涼感,吸水能力強(qiáng)。有清熱化痰之功,兼清心定驚,多用于小兒痰熱驚風(fēng)。
竹茹、竹瀝、天竺黃三者是同源異物,都是來源于竹子,功效均能清熱化痰,以治療痰熱為主,但又各有不同,竹茹善于清肺胃熱;竹瀝甘寒滑利,用于肺熱痰壅;天竺黃主入心肝,清心豁痰。 一竹生四藥,除了入中藥外,竹子還有一道菜中的珍品—竹筍。竹筍是竹的幼芽,大部分的竹筍都可以食用,十天之內(nèi)為筍,十天之后為竹,不可食用。竹筍的營養(yǎng)價(jià)值也很高,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b1、b2及各種微量元素,食用竹筍還可以促進(jìn)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中醫(yī)認(rèn)為竹筍味甘、性微寒,可以清熱化痰、益氣和胃,《名醫(yī)別錄》里還記載了竹筍:“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