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洞位于岳西縣菖蒲鎮(zhèn)水畈村方?jīng)_組,距天仙河邊約1.5公里。 該洞為一天然石洞,原名白云洞,洞高3.5米,面積約60平方米,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紅軍傷員在此療傷,因此被稱為“紅軍洞”。 1935年6月中旬,紅軍皖潛獨立營政委劉正北率部襲擊國民黨駐潛山縣王家牌樓和五廟兩地“駐剿”部隊獲勝。這次戰(zhàn)斗相當激烈,紅軍有30多人負傷,并有9人重傷。6月19日,返回游擊根據(jù)地時,中共西潭區(qū)委委員王佐朝、中共張畈支部黨員張俊生等9名重傷員領到水畈村方?jīng)_白云洞療養(yǎng)。洞下有張學明、張華清、張在南三戶可靠的群眾,傷員的一日三餐,茶湯飯菜,由這三戶負責料理;偵探情報,站崗放哨等安全掩護工作,由張俊生領導農(nóng)民小組的劉鳳才、劉廷書、劉廷茶、張懷善、高金鏵等人負責,要求做到萬無一失。高金鏵除利用他的理發(fā)手藝在外探聽風聲之外,還義務為紅軍理發(fā)。9名重傷員在洞內(nèi)療養(yǎng)一個多月以后,傷勢大有好轉(zhuǎn),于是出洞分散到楊炳烈、劉鳳儀、王德才、張質(zhì)彬等4戶群眾家調(diào)養(yǎng),前后共療養(yǎng)3個多月,到9月中旬,這9名重傷員全部康復,獨立營派龔主任和王佐朝同志將他們領回部隊,投入戰(zhàn)斗。 為紀念這段歷史,以教育后代,方?jīng)_人民于1984年在洞內(nèi)石壁上刻上“紅軍醫(yī)院”四個醒目大字,后又改名為“紅軍洞”。2000年6月7日,縣政府將“紅軍洞”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后被縣委宣傳部批準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長期的保護過程中,糧食局退休老干部張煥榮同志付出了很多,先后通過爭取,將通往紅軍洞的道路接通,并修建了石頭臺階,徑直抵達紅軍洞。 |
|
|
來自: lanshanlaohan > 《安徽革命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