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yù)備功 第一式:渾元站立 松靜站立,虛空心胸,綿吸微吐,氣沉丹田;頭頸正直,平視前方(或雙目微閉);唇輕閉,齒微開,舌抵上腭;兩掌置于體側(cè)(圖1)。 第二式:調(diào)整陰陽 重心先移到右腳,右膝略屈,左腳向左開步,略寬于肩;繼而重心移到兩腳之間,兩腿伸直:眼平視前方(圖2)。 默念練功口訣: 夜闌人靜萬慮拋,意守丹田封七竅; 呼吸徐緩搭鵲橋, 身輕如燕飄云霄。 第一段 通 經(jīng) 第一式:懷中抱月 1. (吸氣) 兩掌指微屈,以手腕頂部領(lǐng)先,輕輕向前側(cè)方弧形提起;臂自然伸直,掌低于肩,掌心朝下 (圖3 )。 2.(呼氣)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兩掌抱于腹前成一圓形,呈抱月狀;大拇指的少商穴和食指的商陽穴相接,左右食指端相靠,眼之余光看少商和商陽穴(圖4甲、圖4乙)。 要點:目視和意守商陽穴約1分鐘,待該處有熱、脹、麻感時為止;或意守一輪明月抱入胸懷,給人以無限溫暖。精神集中,肢體放松。 第二式:商商相接 1.(吸氣)隨著吸氣兩腿徐緩伸直;兩腳和兩掌不動,少商和商陽穴放松相接(圖5)。 2. (呼氣)隨著呼氣, 輕吐“哂”音;兩腿徐緩屈膝,重心下沉;少商和商陽穴相捏互壓(圖6)。 3.5同1,4、6同2,重復(fù)三次。 要點:少商和商陽穴相捏互壓時,大拇指用向內(nèi)的捻勁進行上體正直, 松腰斂臀;吐“咽”音時舌尖抵上齒內(nèi)側(cè),音量要輕。 第三式:掌推華山 1.(吸氣)百會上頂,兩腿慢慢伸直;同時左右手的食指分開,成八字掌;兩臂內(nèi)旋使手心朝下,向前略向下弧形擺至胸前,臂伸直;兩手高與肩平(圖7甲、圖7乙)。 動作不停。兩肘回帶屈沉,使兩掌由前向上弧形收于肩前,掌心朝卜,食指尖朝前(八字掌);眼看商陽穴(圖8甲、圖8乙)。
2. (呼氣) 兩腿半蹲,兩八字掌向前推出,臂伸直,坐腕翹食指,肘尖下垂;眼看商陽穴(圖9甲、圖9乙)。
3.(吸氣)兩腿徐緩伸直:同時兩腕放松使掌心朝下。食指尖朝前,隨兩肘回屈稍向上弧形收于肩前;眼看商陽穴(同圖8甲、圖8乙)。 4同2, 5同3, 6同2.共重復(fù)三次。 要點:氣沉丹田,意守商陽;兩膝下蹲時,要松腰斂臀;推掌時,要沉肩垂肘;食指上翹稍用力使其產(chǎn)生酸脹感;兩掌回收時,要放松。 第四式:金龍盤柱 1.兩腿仍半蹲不動;兩臂外旋使八字掌心朝上,繼而兩掌分別向左、右略帶弧形平擺。兩臂自然伸直、掌與肩同高;眼平視前方(圖)10、圖11)。
2.兩腿仍半蹲;以肘、 腕為軸,臂內(nèi)旋,食指尖(右手順時針方向,左手逆時針方問)向后旋轉(zhuǎn),肘微屈;眼平視前方。 動作不停。兩臂繼續(xù)旋轉(zhuǎn)(內(nèi) 旋),食指順式問里纏繞,使掌心朝下;然后兩臂伸直,肘尖下垂,食指向身后斜指;眼平視前方(圖12、 圖13)。
3.兩腳不動。仍屈膝半蹲;以肘、 腕為軸,臂外旋,有食指尖沿逆時針方向,左食指尖沿順時針方向纏繞-周,臂伸直,掌心朝上,仿佛金龍左右盤長柱,騰云架霧遨太空一般;眼平視前方(圖14、 圖15、圖16)。
4.身體仍保持不動,兩臂自然伸直,八字掌心朝上向胸前平擺,掌與肩同高;目視商陽穴(圖17)。
練功次數(shù):做三個1一4拍。第一個1一4拍的前3拍,頭向左轉(zhuǎn),第4拍頭隨左手商陽穴轉(zhuǎn)正;第二個1一4拍的前3拍,頭向右轉(zhuǎn),第4拍頭隨右手商陽穴轉(zhuǎn)正;第三個1-4拍眼一直平視前方。其它均以本式動作說明為準(zhǔn)。 要點:氣沉丹田,意在商陽,呼吸自然;提肛調(diào)襠和松腹松肛要與呼吸緊密配合;五趾抓地似入地生根:兩臂左右平擺時要沉肩垂肘;兩八字掌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盤柱時,要以拇指和食指領(lǐng)先,松緊結(jié)合,幅度勿大,使肩、肘、腕、指有酸脹感。 第五式:柱地通天 1.百會上頂,帶領(lǐng)整個身軀拔起,兩腿伸直;同時兩臂內(nèi)旋使八字掌心朝下,兩掌從身前下落于胯旁,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食指尖向前,眼平視前方(圖18)。
2.動作不停。百會上頂,帶動整個身軀拔起,腳跟離地;同時兩八字掌向身后撐出,掌心朝后,兩臂伸直,隨著吸氣以意將“氣”自丹田引到涌泉穴(圖19)。
3.腳跟慢慢落地;同時兩八字掌放松回收體側(cè),掌心向后,食指尖朝下;并隨著呼氣以意將“氣”自涌泉引到丹田;眼平視前方(圖20)。
練功次數(shù):第2拍至第3拍反復(fù)做三遍。 要點:百會上頂如頭頸通天,五趾拄地,似樹木生根,穩(wěn)健挺拔;提肛、調(diào)襠和松腹、松肛要與呼吸相配合;意念主要放在上下引氣方面來。 第六式:葉底藏花 接上式。(吸氣)百會上頂將整個身軀和腳跟拔起:同時兩八字掌變成五指伸直并攏從脊柱兩側(cè)向上摩運,經(jīng)白環(huán)俞(平第四骶骨后孔,督脈左、右各旁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至腋下成勾手,勾尖朝下,兩肘彎用內(nèi)收;眼平視前方(圖21甲、圖21乙)。
第七式:擒捉伏兔 接上式。(聚呼)腳跟迅速落地,兩腿彎屈半蹲;同時兩手腕高度放松向前、向下弧形抽打膝上6寸處的伏兔穴,臂伸直,掌心朝前,掌指朝下;眼平視前方(圖22甲、圖22乙)。
練功次數(shù):六、七兩式連在一起共做三遍,即震腳和抽打伏兔穴各三次。 要點:“葉底藏花”重心宜盡量提高,吸氣要細(xì)勻深長,身軀要充分舒展,同時提肛調(diào)檔?!扒茏椒谩眱烧埔挥袕椥裕瑑赏认露滓裳鼣客?,上體正直;同時輕吐“咽”音,把氣呼出。意在伏兔穴。 第八式:懷中抱月 本式與第一式相同(圖23、圖24)。
第九式:商商相接 本式與第二式相同(同圖5和圖6 )。 第十式:氣沉丹田 當(dāng)作完三次“向商相接”后,隨著吸氣兩腿緩緩伸直,兩掌五指舒張上擺至與肩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前:隨著呼氣兩掌下按于腹前,將氣引入丹田,掌心朝下,掌指朝前斜朝內(nèi):眼平視前方(圖25)。
要點:頭宜上頂,氣往下沉,以意導(dǎo)氣,體松心靜。 第二段 循 行 第十一式:春風(fēng)擺柳 1.(吸氣) 左腳不動,右腳跟提起外旋后蹬使腳尖點地,身體左轉(zhuǎn);同時,右臂內(nèi)旋使虎口合谷穴從關(guān)元穴上提經(jīng)氣海、神闕、中脘、膻中至天突穴;左臂內(nèi)旋,左掌背貼于命門穴;眼向前平視(圖26、圖27、圖28)。
2.(呼氣)身體右轉(zhuǎn),右臂外旋使指背沿天突穴下降至關(guān)幾穴,當(dāng)身體轉(zhuǎn)向正前方時,兩掌同時垂于體側(cè)。身體正直,將氣沉于丹田(圖29、圖30)。
練功次數(shù):左右各重復(fù)一或三遍。 要點:動作輕松舒適,毫不拘束,恰似春風(fēng)吹動垂柳,飄然自若。吸氣時提肛,呼氣時松肛。意念隨著前手摩運穴位而不斷改變。 第十二式:氣行太陰 1. (吸氣) 兩腳不動,身體左轉(zhuǎn),同時右臂內(nèi)旋使合谷穴從關(guān)元向上提至膻中穴;同時左臂內(nèi)旋,左掌背貼于命門穴,繼而兩腿稍屈,右臂外旋使右掌心向上、向左前方弧形平擺,臂自然伸直;眼看并默想中府穴(圖31、圖32)。
2.(呼氣)隨著身體右轉(zhuǎn),心移到兩腳中間;同時右掌略帶弧形向前、向右直臂平擺,依次默想手太陰肺經(jīng)脈上的天府、天澤,少商,當(dāng)右掌擺至體右側(cè)時正好將穴位默想完畢(圖33)。
要點:要把手太陰肺經(jīng)脈的循行路線和各穴位記清背熟,可提高療效。兩臂高度放松。吸氣時提肛,呼氣時松肛。松腰斂臂,氣機丹田。 第十三式:氣行陽明 (吸氣) 右臂內(nèi)旋使右掌心朝下;繼而隨身體左轉(zhuǎn),右掌向前、向左弧形平擺,臂自然伸直,肘尖下垂;當(dāng)右掌擺到身體左側(cè)時,先變成掌心向后;在隨著身體右轉(zhuǎn)逐漸變成掌心朝下,這時正好依次將手陽明大腸的經(jīng)脈上的穴位商陽、曲池、肩齲、迎香,默想一遍(圖34、圖35)。
(繼吸) 身體右轉(zhuǎn)。右掌隨轉(zhuǎn)體向右、向上弧形回帶到頭的前上方,臂微屈,掌心朝下,掌指朝左;左掌仍在腰部命門穴;兩腿半蹲;眼平視前方(圖36)。
要點:記清和背熟手陽明大腸經(jīng)脈的循行路線和,各穴位。肩、背、胯、腰要放松,臀部要收斂。提肛調(diào)檔,百會上頂,氣沉丹田。 第十四式:氣貫百會 (呼氣) 接上式。百會上頂將整個身體拔起,腿伸直;同時意想將大自然的精華之氣貫入百會,并沉至丹田;右掌徐徐下桉,掌心朝下,掌指朝左,至腹前時兩掌垂于體側(cè);眼平視前方(圖37、圖38)。
練功次數(shù):“氣行太陰”、“氣行陽明”和“氣貫百會”三式實為一個動作,因此要連貫進行。練習(xí)次數(shù)是左右手各反復(fù)一或三次。 要點:意氣相隨,安神松靜;氣貫百會之氣引入丹田后、尚可下沉涌泉。 第十五式:勞宮開闊 1.重心先移到右腳,右腿半蹲:身體半面左轉(zhuǎn),左腳提起向前方落地,腳跟著地成左虛步;同時兩臂內(nèi)旋分別向兩側(cè)、向上劃弧,左掌收于面前、掌心朝里,臂自然彎曲;右掌勞官穴對準(zhǔn)左肘天井穴;眼有左勞官1~3分鐘(以有熱感為標(biāo)準(zhǔn))(圖39)
2.重心仍在右腳,左腳收至右足弓內(nèi)側(cè);同時兩臂內(nèi)旋,右掌向下經(jīng)腹前弧形擺至右胯旁;左掌向面前經(jīng)胸前、腹前弧形擺至左胯旁(圖40)。
動作不停。身體半面右轉(zhuǎn),左腳跟落地踏實,重心移至左腳,右腳提起向右前方落地,腳跟著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掌弧形擺至面前。臂自然彎用,掌心朝里;左掌向上、向里擺至右肘下天井穴;眼看右掌心.勞官穴1~ 3分鐘(以有熱感為標(biāo)準(zhǔn)) (圖 41)。
練功次數(shù):左右“勞官開闊”各做一或三次。 要點:上虛下實,松腰斂臀。上、下肢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呼吸取于自然,不能憋氣。意在勞官,氣沉丹田。行功換勢時,要配合提肛、調(diào)檔和松腹、松肛的變化。 (待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