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曉松曾感嘆:“大師就是成群的來,成群的的走,不知道下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什么時候可以到來。” 陳 百 強 方大同說:“在香港樂壇我只聽過兩個人用靈魂唱歌,一個是陳奕迅,另一個是陳百強。”如果說張國榮是天生的明星,那么他就是天才唱作人,他們兩個身上有一些相似的東西:貴族氣質(zhì)、清俊外表、高雅品位、先鋒意識、善良純凈…… 1958年,陳百強出生于一個富裕家庭,良好的家教讓他自小就培養(yǎng)出高貴的氣質(zhì),在父親的熏陶下熱愛上了音樂。19歲參加香港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邀請賽即獲獎,到21歲發(fā)行的首張個人專輯《眼淚為你流》一舉成名。在80年代,與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并尊為“三皇一后”。 ▲“三皇一后” 當時的香港樂壇流行改編日本歌曲,但陳百強卻以唱作歌手殺出重圍,成為既有俊朗外貌又兼具實力的偶像歌手,備受萬千少女愛戴。 張國榮曾在自己的演唱會上說:“我好不滿陳百強,因為他作的歌實在太好,我對他好失望,因為他從來沒有作過歌給我。”其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才情由此可見一斑。但陳百強的性格并不適合娛樂圈,怠于宣傳、怠于出鏡、刻意與記者保持距離、拒絕影視發(fā)展、拒絕高酬廣告,唯一參演的電影《秋天的童話》還是友情無償客串。 ▲陳百強客串《秋天的童話》 “我相信,一個歌手在沒有什么曝光率的情況下,大家仍然對他的作品有不錯的反應,是真正的實力。”——陳百強 1991年,陳百強在演唱會上宣布將告別樂壇,說是十多年娛樂圈生涯已經(jīng)足夠了,想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暫別歌壇。1992年正式宣布于年底暫別樂壇,并在上海連開三場告別演唱會。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暫別竟成了永別。 1992年5月18日,陳百強昏迷被送往瑪麗醫(yī)院接受治療,昏迷17個月后,于1993年10月25日去世。 黃 家 駒 15年10月13日,李嘉誠在給股東陳仲翔的回信中說:“今天我,雖八十有七,對黃家駒先生的歌和詞,也常有觸動,音樂的共鳴力,不可小覷!” 1988-1992年,在香港樂壇翻唱異國歌曲泛濫的浪潮里,有這樣一支樂隊堅持著原創(chuàng),也不同于其他歌手流于商業(yè)化的創(chuàng)作,打破香港一貫的情歌模式,堅持用歌曲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那就是Beyond。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黃家駒說:“我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要感動別人一定要感動自己。音樂不是娛樂那么簡單,是生命里面一個節(jié)奏,無論你是一個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樣顧著賺錢的人,都不可以沒有音樂。” 或許這就是李嘉誠聽黃家駒的歌會常有觸動的原因,因為黃家駒的歌曲中蘊含著他的真情實感。 1993年,值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際,黃家駒寫下《海闊天空》這首記錄Beyond十年心路歷程的歌曲,歌詞承載了黃家駒與樂隊赴日本發(fā)展的艱辛和對理想的堅持。誰能想到這是黃家駒的絕唱。93年6月24日,黃家駒在參與日本富士電視臺節(jié)目錄制時,不慎從舞臺上跌落,昏迷不醒,6月30日于東京去世,終年31歲。 《環(huán)球時報》曾評“家駒之后,再無搖滾”。時過境遷,時移俗易,那個博愛眾生的時代已成過去式,逐漸走入小情小愛的時代,滿眼皆是愛恨嗔癡風花雪月,像黃家駒一樣,譜寫出一首首滿載大愛的歌手,已寥寥無幾。 顧城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里寫到:“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無法統(tǒng)計Beyond的歌給多少人光明,當黃家駒的歌聲響起的時候,我們總是可以很快就濕了眼眶。” 鄧 麗 君 如果要問最具有影響力的華人歌手是誰?那毫無疑問是鄧麗君。她是毋庸置疑的一代傳奇。她的淺吟低唱,不止是一代人的流行音樂啟蒙音,更是一代人的心靈慰藉,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擁有開啟陌生人心靈的魔力。 《鄧麗君之夢》的傳記作者平野久美子在書中這樣寫到:“之所以能夠采訪到老華僑的辛酸往事,之所以能夠知道遠渡重洋赴海外淘金的年輕人心中的夢,開場白完全是她的歌。”
“聽她的歌,那柔美清澈的聲音,像是在洗滌每個人的心靈;看見她的人,那清純無邪的笑臉,往往使人愉快安心。”香港著名藝人許冠英曾如此評價鄧麗君。 在早期的臺灣國語流行歌手里,彼時還處于花樣年華的鄧麗君就能迅速走紅的原因,被喜愛她的研究者歸結(jié)為三點:卓越的歌唱實力、溫婉的容貌、和藹可親的個性,這些特質(zhì)終其一生,未曾有絲毫改變。 在鄧麗君活躍的近30年里,華語流行音樂,無論臺灣、香港、乃至內(nèi)陸,只有非此即彼的選擇題,鄧麗君式的,非鄧麗君式的。她的音樂足跡遍布全世界,在80年代后期的日本樂壇,鄧麗君也是拿獎拿到手軟,動輒百萬張級別的銷量,讓她當之無愧地躋身日本著名歌星行列。 鄧麗君仙逝不久后,中國大陸上幾乎所有祖師級別的搖滾歌手聯(lián)手制作了一張致敬鄧麗君的翻唱專輯。在二十世紀初,中國搖滾音樂界還舉辦過一場紀念鄧麗君的大型音樂會,毫不夸張的說,鄧麗君就是中國大陸獨立音樂的代名詞。用中國搖滾先驅(qū)崔健的話說:“鄧麗君代表一種自由創(chuàng)作的聲音。”
1995年5月8日16時許,鄧麗君因長期感冒引發(fā)支氣管哮喘在泰國清邁蘭姆醫(yī)院病逝,年僅42歲。“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距離她逝世已24年,在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流行樂壇,已誕生多代偶像,但鄧麗君依然是華語樂壇迄今為止舉世無雙的巨星。 張 雨 生
劉德華說:“音樂圈最怕像張雨生這種既擁有好嗓音又能在創(chuàng)作上獨當一面的音樂人,僅僅一年時間為張惠妹制作的兩張專輯就將香港市場中的華語音樂份額占去了大半部分。” 90年代綜藝節(jié)目流行比賽飆高音,張雨生的聲音溫柔與溫柔并具,在這個領域基本沒有對手,被冠以“亞洲第一男高音”的稱號,可對他而言,高音并不是用來對飆,而是讓他能不受音域的限制盡情抒發(fā)感情。 他是音樂先驅(qū)者。在那個年代,連羅大佑也不敢做太脫離市場、太前衛(wèi)的音樂。而他卻常隨心所欲地將爵士、古典、歌劇、布魯斯、搖滾、迷幻電子、民族風等不同風格的音樂組合在一起,發(fā)行的專輯實驗性色彩很濃厚。
這也導致他不受公司、媒體、大眾所喜,因為當時的聽眾審美還未能接受這樣前衛(wèi)的實驗性音樂,專輯不能為公司帶來收益,媒體也視他為另類音樂人。但他依然堅持自己選擇的路,為華語樂壇摸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1997年10月20日凌晨2時50分,張雨生獨自駕車回家,途中發(fā)生嚴重車禍,警方認定事故原因為疲勞駕駛。為了給張雨生籌集醫(yī)療費,唱片公司在72小時之內(nèi)集合了張雨生的好友,錄制了單曲唱片《給雨生的歌——聽你聽我》。遺憾的是,11月12日晚11時48分,張雨生因并發(fā)吸入性肺炎急救無效病逝,終年31歲。 張 國 榮
張國榮距今已經(jīng)走了16年。在這16年間,關于他的書籍出版了超過50本,關于他的紀念專輯發(fā)行了十余張,他的經(jīng)紀人陳淑芬每年都會在紅館策劃紀念張國榮的演唱會,他的兩部電影《倩女幽魂》和《東邪西毒》被修復重映。 在民間,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年復一年,榮迷們自發(fā)集體默哀,蠟像館里一束束的百合花,兩百萬只隨水漂流的紙鶴,空中遮云蔽日的孔明燈,鋪天蓋地悼念他的文字……無不表達著對偶像的追憶、思念。
陳凱歌拍《梅蘭芳》時,人們都在感嘆,再也找不到像他這樣不瘋魔不成活的演員了。他歌影雙棲,是歌壇天王,亦是金像影帝,也能寫歌譜曲,被稱為無與倫比的“大藝術(shù)家”。 2003年4月1日,在一個以玩笑和捉弄為主題的日子里,張國榮完成了此生最真實的謊言。遺作《一切隨風》里,由林夕填詞,他作曲的《玻璃之情》,頗含幾分宿命的意味: 我這苦心 已有準備 張國榮去世后,梁朝偉常常不自覺想起與哥哥生前相處的場面,坦言十年后的今天,手機里還存著張國榮當年的手機號。哥哥剛離世不久,有一次我不小心按錯了他的電話號碼,傳來他熟悉的聲音:“你好我是張國榮,現(xiàn)在不方便接電話,請留言。” “我還一直留著你的號碼,有時候還想打給你,聽聽那把熟悉的聲音,不如我們重頭來過。”這是梁朝偉給張國榮的留言,最后那句“不如我們重頭來過”,正是出自由王家衛(wèi)執(zhí)導,他與張國榮共同參演的電影《春光乍泄》?!?em>黎耀輝,不如我們重新來過啊”這是張國榮飾演的何榮寶說的一句臺詞。
▲梁朝偉與哥哥在《春光乍泄》里 當我看到這段對話的時候,忽然想起蘇軾那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梅 艷 芳
她是香港史上唯一一個以歌后影后并稱的女藝人。從四歲就開始登臺演出,到第一次參加選秀,就獲得了評委黃霑的100分,而她獲得的榮譽和獎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最受歡迎女歌星、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在八九十年代人才輩出的香港,演員太多,優(yōu)秀的演員也多,相貌不甚出眾的梅艷芳硬是用她的演技殺出一條戲路,《紅番區(qū)》里性格爽朗的老板娘,《川島芳子》里滿懷仇恨的賣國賊,《胭脂扣》里癡心不變的柔情女鬼……每個角色她都演繹到無可挑剔。 2003年,香港正爆發(fā)非典,那時的梅艷芳已身患癌癥,卻依舊堅持代表政府,帶領其他藝人去社區(qū)和街道發(fā)放救災物資。很多人勸梅艷芳身體要緊,她卻說:“這件事我不做還有誰來做?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清楚,你們不用擔心。”
事實上,梅艷芳當時身體已不容樂觀。2003年11月,梅艷芳在告別演唱會上,她穿上婚紗。她說,她是一個歌手,也是一個演員,穿婚紗,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都不屬于她。這是她最后一次穿婚紗。 她唱完最后一首歌《夕陽之歌》,轉(zhuǎn)過身,拾階而上,到了盡頭,她回首,對觀眾喊了一句“再見”。45天后。2003年12月30日凌晨,她因為癌癥導致的肺功能衰竭,最終在香港病逝。 2004年,香港政府發(fā)訃告《別矣!香港的女兒!》。香港的女兒,這個稱呼,恐怕除了梅艷芳之外,再無人可以承擔。 按先后逝世時間排序 文|江小北 編輯|胡蘿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