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弦夏鉤秋毛冬營說脈象
《素問.玉機(jī)真臟論篇第十九》讀后感
其氣來實而強(qiáng)(弦而有力),此謂太過。病在外。
春脈: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脈氣: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
其氣來不實而微(弦而細(xì)小),此謂不及。病在中(內(nèi))。
其氣來盛去亦盛(洪而有力) ,此謂太過。病在外。
夏脈: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脈氣:來盛去衰,故曰:鉤。
其氣來不盛(洪而無力),此謂不及,病在中。
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輕按重按),此謂太過。病在外。
秋脈: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脈氣: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松散),故曰:浮。
其氣來毛而微(細(xì)小),此謂不及,病在中。
其氣來如彈石,此謂太過。病在外。
冬脈: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脈氣:沉以搏(有力),故曰:營。
其氣去如數(shù)(速)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其氣來之如水之流者,病在外。
脾脈:脾脈者土也,脾為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善者(正常者)不得可見(無法比擬)。
(其氣)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以上是根據(jù)書本上所述,整理成的四時脈象。如果加上長夏主脾之一說,那是一年“五季”的脈象便聚全了。但書中認(rèn)為“脾為孤臟”,而所為孤,是不與四時中的某一時單獨(dú)掛鉤。但它又與四時之脈又有密切地相關(guān),由于它以“中央土以灌四旁”,所以與四時脈象都有關(guān)聯(lián)”。問題是四時脈象僅是四時時令中的正常脈、外感脈、內(nèi)傷脈而言。并且這也僅僅是參考,必須四診合一。脾脈不及之“如鳥之喙者”,我認(rèn)為是雀啄脈,猶如如今的心律火常。
中醫(yī)視病,必須采用望、問、聞、切四種診法,缺一不可。望而知之雖為之神,但能做到“PET一一CT”這樣的效果,上下五千來,只有傳說中的扁鵲一人而已。問診是醫(yī)生釆集病史、探求病因、分析病情所必須用的手段,而且問得越周詳,對病家,對醫(yī)生自己越有利。
中醫(yī)的脈診,雖然每人必候,但千秋各有不同,即使是《脈經(jīng)》所述,也只能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就本篇之上一篇一一《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中:“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你如何去體會?如何去理解榆莢下落時手指上妁具體感覺?
切脈必須在靜候中覓得,故亦稱謂“候脈”。而診法是有規(guī)矩的:“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散發(fā)),飲食未進(jìn),經(jīng)脈未盛,絡(luò)脈調(diào)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指尚未活動)?!端貑?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照這樣的規(guī)矩,每天在門診上給病人候脈的醫(yī)生們,基本上都是一種形式而已。
清晨起床前,您按一下自己左右手的寸、關(guān)、尺,以輕按、中按、重按來體會春弦、夏鉤、秋毛、冬營是什么味道?若能堅持一段時間,或有所得,盡管在別人身上派不到什么用場,但心得是自己的。
解釋幾個字:弦:琴弦,故軟弱、輕虛而滑,并非指硬、緊、直,否則會斷弦。關(guān)于鉤的詮釋我認(rèn)同張志聰?shù)脑忈專骸靶拿}通于夏氣。如火之發(fā)熖,如物之盛長,其氣惟外出。故脈來盛而去悠,有如鉤象?!?一一逐漸細(xì)而尖也。毛:有地面谷物的意思,那末與秋收似乎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毛之地,便不能稱之為土地。營:此指人體內(nèi)的營氣。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guī)律,營尚有駐扎得牢固,糧草充沛之營盤的意思。所以沉穩(wěn)而更具有與外敵搏取勝的實力。我在學(xué)中醫(yī)時,老師把四時脈說成:春弦、夏鉤、秋毛、冬石。雖石有“泰山石敢當(dāng)”的強(qiáng)力,但無事而主動出擊,猶如彈石,有背于藏精,有傷于身體,故中醫(yī)有“各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所以,還是用“營”妥當(d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