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是1921年,大約就在這一年,他認識了林徽因。不過,按照蔣百里的說法:“志摩出國之前,在北京見過林徽音(因),那時的她,雖然年紀小,但已經很動人的了。梁公子送徽音(因)歐游,還是兩條小辮子在頭上甩了甩。那時,志摩的熱情、思想、文學的天才正在歐洲開花。毛頭小姑娘大起來是快的,尤其是海風一吹,歐洲物質文明的環(huán)境里一住,看她像春天里的花苞,經過一陣和風,經過一陣陽光,經過一陣雨露,開了,開了 !天生成的尤物,到世上來找美的,找情的,恰巧遇到了志摩。好極,好極了,今天一封信,明天一封信。志摩回來了,徽音(因)病倒了。”這種充滿生動細節(jié)和情感的敘述,或可聊備一說。 圖:林徽因
張幼儀到英國應該是在1920年底。據《徐志摩年譜》記載:“冬夫人張幼儀隨劉子鍇出國至英國倫敦?!焙茱@然,這個“冬”,指的就是1920年冬天,大約是在12月中旬。因為,徐志摩11月26日的家書還提到張幼儀何時能來的問題,他說:“從前鈖媳(張幼儀)尚不時有短簡為慰,比自發(fā)心游歐以來,竟亦不復作書。兒實可憐,大人知否?即今鈖媳出來事,雖蒙大人慨諾,猶不知何日能來?”不過,張幼儀來了以后,他們的夫妻生活過得并不愉快,甚至一步步走到了盡頭。1922年3月, 張幼儀生下她與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不久,“在德國柏林由吳德生(經熊)、金龍蓀(岳霖)二君作證”,徐志摩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岸灸﹄p親不忍其媳離徐家,認為寄女?!?/span> 圖:徐志摩與張幼儀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愛上了林徽因。林徽因是林長民的女兒,由于林長民與梁啟超的親密關系,她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許配”梁思成。不過,按照梁啟超的說法,父母只是為兒女介紹、搭橋,成不成還要靠年輕人自己交往,自己決定,父母并不強迫。 至于,徐志摩與張幼儀夫妻二人情感如何,終歸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旁人是很難置喙的,中間的微妙復雜,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心領神會,說得真切。再有,對婚姻的態(tài)度固然受到某種人生觀的支配,可以說得堂而皇之,但具體到兩個人的情感,所受傷害及內心的隱痛,也不是旁人可以體會和代為品嘗的。在這個意義上,張幼儀的晚年口述記錄就顯得非常難得和重要。張幼儀的侄孫女張邦梅經過五年的訪談記錄,最后將其充實為一本關于張幼儀的傳記作品,其可靠性應該是很高的。顯而易見的是,這本《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為我們了解徐志摩對夫人張幼儀的態(tài)度提供了一個別樣的視角,我們因此知道了,至少在張幼儀看來,在離婚的過程中,徐志摩不僅未曾給張幼儀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的機會,而且完全忽略了一個剛剛生育不久的母親的感情,使得她根本沒有機會對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余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
|